新闻中心 >> 要闻
温州服装欲破“成长天花板”
2007年11月19日 来源: 服装界  
 

  打破家族制束缚   

  而另一些人则从企业管理体制、资本结构看到了制约温州企业扩大规模的其他问题。  

  “温州企业做不大的很重要的原因是企业制度结构、企业家素质以及领导体制,在早期的创业者中,很多教育层次不高,对企业真正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也有排斥性”,温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马津龙说,家族式体制在这场反思中被首先提及,“从企业制度角度说,温州企业还是以家族制为主体,企业是以家庭资产作为连接的,其实是放大了的家庭,这也妨碍温商继续做大自己的企业。”   

  温州99%的服装企业都是民营企业,而几乎所有民营企业都是从家族制开始的。长期从事“温州模式”研究的温州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周德文表示,这些企业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显现弊端的最主要原因来自产权约束。家族制管理还决定了分散经营的民企难以通过联合重组、兼并以及股份制改造等形式得以迅速扩张。  

  “自己当老板”,看起来似乎是很多企业家的想法,也正因为如此,家族制的温州企业通常被人和规模小、长不大联系在一起。不过随着一些企业家思维方式的转变,这种联系正在开始被弱化。  

  几年前,在温州服装界,一件事情被津津乐道。夏梦集团董事长陈孝祥主动放弃了与意大利杰尼亚服饰集团公司的合资公司总裁一职,在这个名为夏梦·意杰服饰有限公司的合资企业中,前者所占的股份是50%。   

  和很多人愿意自己做老板不一样,陈孝祥有自己的考虑,“我觉得自己还不具备足够的能力,去带领好一家直接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强迫自己上,可能会把新公司搞砸。”   

  对于在温州商人固有思维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夏梦,此举很可能打破了一些温州企业管理体制原有的桎梏,“事必躬亲”、产权集中,等等。  其实通过改变产权结构、管理体制,从而把企业做大,会触及到这些企业最敏感的神经,成为温州企业所必须面对的阵痛,不过至少温州企业家的先行者为他们带来了榜样的力量。  

  报喜鸟的发展也是一个佐证。   

  80年代,现报喜鸟董事长吴志泽成立了浙江纳士制衣有限公司,生产“纳士”牌服装。到1996年,公司总资产达到了2000万元。当年,纳士公司与浙江报喜鸟制衣有限公司、浙江奥斯特制衣有限公司合并成一个核心企业,并联合另外10多家业务协作企业,成立了报喜鸟集团。各自把原公司注销,重新注册组建报喜鸟集团有限公司。一年之后,业绩立显:从1997年开始,报喜鸟连续进入全国服装行业销售收入、利税收入百强之列。而同时,吴氏家族的股份却一直在稀释,下降到了20%。  

  今年8月,报喜鸟在深交所上市,则被视为是公司脱离原有管理模式,走向现代企业的标志之一。  

  专家认为,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应该是民营企业上市的最大诉求,报喜鸟过去10年的发展印证了这种观点。1996年公司董事长吴志泽成立集团公司后便不断地开始淡化家族企业色彩,力图建立适应发展需要的公司治理结构。“辞退亲属”是他改革最直接的动作。其实报喜鸟集团在2001年就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去家族化”深入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根据报喜鸟招股书介绍,目前股份公司50%以上的中高层管理人员都是从外地引进的。  

  其实温州服装企的“成长天花板”,不但是温州民营企业的共通点,也可能是中国大多数服装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作为整个中国服装产业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温州服装企业一直在寻求突破,自主创新、扶植品牌,温州服企都走在了前面。就在报喜鸟上市当天,美特斯·邦威、森马、红黄蓝、奥康、红蜻蜓等公司都到深交所进行了观摩,并与券商进行了接触。其中森马、奥康等企业都已经有了上市的计划。  

  用积极的态度面对成长天花板,温州服装企业正在努力突破。

上一页

 
  打印   编辑信箱
相关新闻
 
v 郎咸平:服企成长需要“逆向思维” 11-16
v 男装品牌纷纷试水网上直销 B2C电子商务受宠 11-16
v 商务部:八类输欧纺织品实施出口许可 11-16
v 虎门服装以时尚引领潮流以服装生产闻名全国 11-16
v 商业模式越寻越大 中国时装业的三重突破 11-16
 
 
 
发步招聘信息
 
 

 

旗下站点:服装网  服装人才网  纺织人才网 京ICP证030536号
网站简介 站点导航 本站服务 您的建议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客户留言
Copyright @ 2002-2009 Ccaf.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