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产业部调研组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产业部、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为了更深入分析我国纺织经济运行状况;实地了解产业集群课题研究所涉及的内容,于今年6月初组成调研组前往河南、安徽、上海、杭州、南京、萧山、江阴等省市、纺织产业集群地及相关纺织服装企业、进出口公司、上市公司和交易市场,开展调查研究工作。
调研企业主要分布于我国中部和东部地区,企业生产涉及棉纺、色织、化纤、服装、毛纺和纺机等行业;企业性质涵盖国有控股、集体、民营及中外合资企业等;企业规模从大型到中小型不等,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可以从不同侧面了解现阶段纺织经济运行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情况。
从调研企业情况看,纺织行业整体经济运行平稳,特别是棉纺、毛纺、化纤、服装等行业中龙头企业的经济效益稳定增长。但与此同时,也应密切注意人民币持续升值,国家降低出口退税率以及原材料上涨压力等不利因素。这些不利因素将使我国纺织行业整体经济效益面临较大的影响。
创新引起企业普遍受关注
重视创新能力,研发投入增加
企业普遍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有一定实力的企业每年均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改进工艺和研发新产品。而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也确实为企业带来了竞争优势,赢得市场和利润。
以安徽华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生产的精梳纱约占纱线总产量70%,其中紧密纺占20%。纱线无结头率和无梭布比重均达到100%。企业每年可开发500个品种的新产品,新产品产量约占全年总产量的40%,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6.45%。依靠先进技术、创新能力,该企业产品以品种新、质量好、档次高享誉国内外市场。企业去年利润率达到9.4%。一些棉纺企业普遍反应今年市场情况不如去年,企业经营现状也不如去年。而华茂今年以来一直保持100%订单开工,订单非常充足,企业盈利情况好于去年水平。江苏阳光集团每年科技投入总额占销售收入的5%,每天要开发50个新产品;洛阳白马集团2006年开发新品比重已达到60%。
很多中小企业也认识到,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重视创新。杭州吉成化纤有限公司规模并不大,但企业坚持认为,重复投资一般化产品进入低价竞争,并不能为企业带来利润,企业求发展根本上需要在产品和技术上有所突破,开发出差别化纤维,以赢得市场。在项目验证上,投入一定资金调研市场。
但是从行业整体来看,由于纺织服装企业普遍利润偏低,缺乏研发投入所必需的资金还是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重视设备投入,国产化装备占重要比重
企业对于技术装备问题都比较重视,每年都投入一定量资金购买新设备和对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以保证产品品种和质量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同时通过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减少用工,提高运行效率,节约成本,提升利润。安徽华茂现有设备87.1%已达到20世纪90年代国际水平,织机全部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无梭织机。洛阳白马集团新设备比重达到70%以上;上海申南纺织有限公司则全部使用自动化程度很高的进口先进设备,如气流纺纱;喷气、剑杆、片梭等织机。与此同时,每年还坚持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技术改造,以保证牛仔布产品的质量和品种始终处于国际流行面料的高端部位。在装备国产化方面,安徽华茂现有设备中80%为国产设备。华茂认为,国产设备在价格和售后服务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一些技术差距不大的设备,如纺纱设备,企业倾向于使用国产。但很多国产设备在技术方面尚有欠缺,比如织布设备尚不能用国产替代进口。上海太平洋机电集团所属的上海一纺机和中纺机也认为,纺机企业的竞争以技术为核心。但主要的问题在于部分国内纺机企业利润较低,研发投入不具备应有的资金,新产品开发比较缓慢。
重视节能减排,多数企业达标
节能减排是近期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高度重视的工作之一,也是本次调研的重点内容。但此次与我们进行交流的企业负责人多主要负责生产工作,因此掌握节能减排方面的数据并不多。整体上看,我们所到企业,对节能减排工作非常重视,有的企业还有较好的成绩。由于能源消耗关系企业利润,企业一般会自觉关注节能问题。而在排污处理方面,由于国家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标准也越来越严格,大多数企业都在这方面投入一定量的资金,以满足国家标准。基本上企业在排污方面均能达到国家标准。以上海申南纺织有限公司为例,现有的污水处理水平还高于国家规定的标准。促使该企业提高排污处理标准的原因在于,排污处理装置投资较大,而国家近年来标准变化很快,为避免在短时期内重新改造排污处理装置增加成本,企业将标准制定到高于国家标准的水平,留出一定调整空间。
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市场竞争激烈,呼唤公平竞争
通过了解企业的市场情况,可以明显感受到,市场竞争正在日趋激烈。而竞争不仅来自同行业国内企业之间,也来自不同行业之间,来自不同国家的企业之间。杭州星盛纺织厂提出,由于针织品在市场中的比例不断扩大,梭织市场正在相对萎缩,纺织企业的利润受到影响。上海申南纺织表示,今年牛仔布的出口行情不好,影响了企业利润。南京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对于牛仔布出口减少所做的解释是,过去印度、巴基斯坦等国无法生产档次高、质量好的牛仔布,因此大量订单停留在中国。而随着这些国家纺织工业的迅速发展,其生产的面料品种、质量与中国产品的差距逐步缩小,加之这些国家的产品价格更低,很多订单开始向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流失。
另外,我们调研的企业均为规模较大、经营规范的企业。这些企业普遍反应,行业内存在不公平竞争的现象,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和行业的发展。这种不公平竞争主要来自经营不规范的小企业。这些小企业不严格遵守国家税收法律制度,不认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因此经营成本很低,导致大企业在产品价格方面不具有竞争优势。同时,这些小企业为了达到以低价占领市场的目的,主要生产低档产品,产品质量也不高。这不仅挤占了市场份额,也严重破坏了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国际形象。
出口压力增大,加大内销成为趋势
由于人民币持续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及原材料上涨等因素,使纺织服装出口企业面临严峻考验。主要表现在:
第一,人民币升值减少出口利润,增加风险。据上海申南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测算,扣除其进口棉花抵消掉的负面影响,人民币持续升值每月约减少16万元收入。以江苏某集团为例,2007年该集团预计全年出口收入为3亿美元,扣除进口需用6600万美元,在汇率上今年将比去年损失10296万元人民币。另外,由于服装和面料从接单到交单一般有半年周期,人民币快速升值增加了企业报价的难度。如果不能准确预测人民币升值幅度,企业将遭受较大损失。
第二,出口退税率下调降低企业的利润空间。据申南纺织测算,出口退税率下调2个百分点,企业每月约减少25万收入;江苏阳光集团的统计数据,去年毛纺和服装出口退税为13%,虽然毛纺在去年9月份后出口退税调整为11%,但由于按合同日期为准,2006年出口退税率基本为13%。去年阳光集团出口退税为11360万元。今年按毛纺11%,服装11%现行退税政策计算,出口3亿美元,退税相应减少600万元。目前看来,出口退税率下调给企业带来的严重损失主要是近期的,即下调政策执行前接单但尚未交单的那部分产品将损失相当大的利润。从远期来看,大多数企业认为,下调出口退税是纺织行业调整产业结构的必由之路;产品好的企业一般具有一定的议价能力,可以将出口退税率下调增加的成本分散至进口商,同时也能够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分散这部分成本。
第三,贸易摩擦肯定影响企业的出口。例如,由于欧盟对我国出口的聚酯产品征收反倾销税,三房巷集团已经放弃了欧盟市场。
第四,国家近期频繁调整外贸政策,且政策逐步趋紧,使得出口环境缺少稳定性,给企业增加很多压力。我们调研的企业以外销为主,这些企业都希望通过扩大内销比例来增强抗风险能力。阳光集团目前正将面料出口70%的比例控制在50%以内,缩减出口量,以减少出口压力。杭州爱梦妮亚服饰公司现阶段产品全部出口,企业准备开辟内销通道,并且在风险较大时,转做内衣等季节性不强的产品,以规避风险。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