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概要介绍:
面对人们对纺织品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纺织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尽快提升纺织行业的技术创新水平,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纺织产业的结构调整,已经成为摆在纺织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企业需要经常并及时了解国内外新技术、新产品的信息和发展趋势,而中外文期刊、图书、各种科技文献信息资源是及时跟踪国内外纺织工业技术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数字图书馆具有信息存储量大、检索速度快、自由跨库查询等特点,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网络获取所需信息。因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纺织科技文献数字化、资源化,使其在面向社会,面向行业中充分发挥作用是非常必要及重要的的。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图书馆自建馆以来,不断的扩充收集纺织化纤等专业书刊技术资料等各种信息资源,每年使用自有资金进行纺织专业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使纺织科技文献印刷版、电子版互为补充,是一个具有专业化特点的纺织专业图书馆。多年来,广泛服务于来自科研高校、企事业等单位不同专业的读者,经常为一些国家图书馆、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等机构提供详尽的图书资料信息。
本项目针对纺织化纤工业的发展要求,依托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图书馆馆藏资源,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将大量传统文字的纺织化纤科技文献图书、各类科技信息资源数字化,并拓展纺织化纤数字资源,建立起包括化学纤维及其制品,纺织染整、纤维纺织材料、纺织化工等纺织科技文献资源数据库;建立高性能的存储平台,为各种纺织化纤数字化资源提供一个强大、高效的处理能力和存储环境;同时为读者提供高效率、全方位的纺织文献信息保障与服务体系。从而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具有大量纺织化纤科技文献技术资料信息资源的公共纺织数字化科技文献平台—--纺织科技文献数字图书馆,为纺织行业的广大企业和专业技术人员及时提供先进的技术服务,获得所需要的信息资源。
二、项目实施方案:
1、加快纺织科技文献资源数的采集和数字化加工,完成主要数据库的建设
在图书馆馆藏的中文图书、期刊、英文图书已经完成数据录入和全文扫描、网络检索的基础上;完成1985年后全部英文期刊数据的加工和扫描,实现在网络上的检索、阅读、和下载;建设主要纺织科技文献资源各类数据库25个,自身加工数据总量110,000条以上。
通过对各种实体资源的转换、导入、编辑、存贮与备份设施,并包括各种目录数据的录入、编辑、存贮与备份设施,完成各种纺织科技文献资源的数字化采集、加工及描述。最终使读者可以从刊名、文章篇名、作者、关健词等多种途经,方便的进行检索。
2.实现各异构数据库资源的链接,建立统一的检索平台
针对以中纺院图书馆馆藏的中英文图书、期刊为基础建立起的《中纺院超星数字图书数据库》、《中纺院英文期刊数据库》;我馆选择定购的万方数据公司的《中国国家标准全文数据库》、《书生电子图书》;可以进行目录和文摘检索的《全国期刊联合目录》、《中科院联合目录数据库》、美国EI工程索引、清华同方CNKI等各类自建或购买的数据库,实现各数据库资源的链接。将大量电子资源,建立成一个统一架构的检索平台,分布异构数据库的统一检索系统,便于读者实现检索功能的简捷化。
为提供一个共享各种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服务环境。通过导航系统对数据库进行浏览、分析、比较和选择。读者可以通过检索、漫游、浏览、下载等方式查找并获取学术研究和管理工作中所需要的信息。根据需要,提供信息使用权限的管理、信息安全保护和信息资源知识产权的保护机制。
3.提升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功能,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网络服务
对目前使用的DT1000图书馆管理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对馆内全部资源基本实现计算机管理,以提升图书馆内部管理功能,进一步拓展文献信息服务的模式。建立网络、电子邮件、传真、邮寄等多种传递方式,满足读者对纺织科技文献的各种请求,提供中外文文献复制及原文传递等服务,使图书馆的专业资源得到深层次的利用,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为读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图书馆资源对院内外人员的广泛开放。
4.选择并确定数字图书馆软件,应用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以满足中国纺织科学院数字图书馆建设工作的要求,选择确定核心软件,并基于该软件构建一套能够满足当前数字图书馆工作需求的系统;对馆内的特色资源馆藏进行数字化加工,并建立成相关数据库。完成对中国纺织科学院数字图书馆平台系统的设计、数据加工、系统安装及人员培训。
三.目前实施情况
1、制定完成了纺织科技文献中、外文图书期刊的MARC格式标准
MARC格式是用于描述、存储、交换、控制和检索机读书目数据的标准。通过该标准的建立,统一了原馆藏图书期刊目录数据库的读者检索界面,达到馆藏中外文图书、期刊从目录到全文一站式检索的目的。
2、完成了馆藏英文期刊的数据加工数量、分类统计工作
通过对我院馆藏英文期刊的分析,结合纺织期刊特点及数据电子化的要求,我们将我院英文期刊分为五大类68种。
3、初步完成软件供应商的筛选工作
通过对三家应用软件供应商提供的软件、资料分析对比,并在对生产厂家的实地考察基础上,初步选定了系统软件供应商和图书数据加工提供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