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济南召开的全省中小企业工作会议上,即墨市蓝村镇凭借其独具特色的皮鞋产业荣获“全省特色产业镇”荣誉称号。至此这个历史悠久的皮鞋产业镇已形成了鞋料、鞋材、鞋胶、鞋盒、托运、销售等多个产业发展链条,年产皮鞋1.14亿双,旅游鞋600万双,围绕制鞋业加工的从业人员达5.2万人,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来自皮鞋及其配套产业。
虽然成绩斐然,蓝村镇决策层依然不满足现状,他们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五年内将蓝村镇建成“江北最大鞋都”,年生产皮鞋、旅游鞋3.5亿双,实现产值140亿元。围绕这一目标,根据蓝村制鞋业发展特点,该镇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规划。
全民参与皮鞋产业
走进蓝村镇,触目所及到处都是皮鞋制作门店,皮鞋产业得到了该镇居民的大力拥护,几乎家家户户都参与到皮鞋产业中来,据统计,蓝村镇已有16个村庄从事制鞋加工、经营鞋料或从事制鞋业辅助加工,占全镇村庄总数的67%,其中制鞋加工专业村(全村60%以上的户从事制鞋产业)6个,制鞋生产企业620户,其中,规模以上制鞋企业200户,拥有制鞋流水线175条;发展了128家鞋料经营店,其中,年销售额过千万元的超过14家;从事制鞋业辅助加工的户数达到567户;带动起运输专业户67户,大小饭店150多家,围绕制鞋业加工的从业人员达5.2万人。
产品覆盖20多个省
为了进一步突出皮鞋产业特色,发挥皮鞋产业历史悠久、规模膨胀较快、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带动作用明显的优势,该镇积极实施“以鞋立镇”发展战略,不断优化皮鞋产业的发展环境,推进了该镇皮鞋产业的集约发展、集群发展。该镇先后投资8000万元规划建设了三个民营工业园和一个配套设施完善、具有较高档次的皮鞋产业加工基地,投资2000万元建设了通达国内10多个省市、拥有150多条托运线路的皮鞋托运市场,通过鼓励皮鞋制造加工业户“退村进园”、组织骨干企业进驻产业加工基地、提供统一托运服务等,培育壮大了一批核心竞争力较强的皮鞋制造加工及配套企业,使皮鞋产业成为全镇具有较强竞争力和最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成为促进财政增加、农民增收和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渠道。据了解,该镇皮鞋产品现已销往二十多个省、五十多个城市,有的还出口到日本、俄罗斯等国家。
欲建江北最大鞋都
为了实现制鞋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产业化,蓝村镇制定了中远期发展目标。据介绍,该镇计划利用2~3年的时间,规划建设鞋料、鞋胶、鞋机专业市场,为制鞋生产企业提供方便,并申请举办山东省内鞋业博览会,以此提高该镇知名度,并力争在这一阶段,培育几个青岛市级以上品牌,摆脱“以量取胜”、“低价扩张”的增长模式,同时进一步拓展托运线路,增加营销渠道,并培育扶持制鞋龙头企业,增强产业集群发展的辐射和示范带动作用。
在该镇的远期发展规划战略路线图中,清晰地指出了今后五年应该达到的目标。据介绍,该镇计划利用4~5年地时间,规范制鞋产业基地,形成集制鞋、鞋料销售、制鞋机械与托运市场于一体的江北最大制鞋业生产基地,年产皮鞋、旅游鞋3.5亿双,产值140亿元。在这段时间内,该镇鼓励具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和经济实力雄厚的鞋业龙头企业组建自己的鞋业科技研发机构,提高鞋业产品产量、质量,创名优品牌,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力争培育两个以上国家级名牌。另外,该镇将依托现有的皮鞋托运市场形成一个综合性托运市场,将销售网络覆盖全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