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以量取胜
纺企步入整合时代
作为应对“双重许可监督制度”的措施,我国明年对欧双边监控纺织品出口企业资质标准本月底已出台,纺织业即将步入一个整合时代。面对这道自己筑起的“门槛”,烟台纺织品出口企业可谓忧大于喜。据统计,当前,全国范围内符合资格申请的企业大概仅有5000家左右。
采访中,一家颇具规模的服装外贸企业老总断言,“有实力和远见的外贸企业,绝不能把自己的未来放在出口数量的比拼上。”。他举例说,一套西装卖四五十欧元,一件文化衫只卖一两欧元,前者不要配额,而后者要受限制。因此,企业应把精力放在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创立自主品牌等方面。
很多本土纺织品企业人士认为,最近商务部为明年输欧盟纺织品在注册资本、出口年限、输欧出口总额、知识产权等方面设立了门槛,这对企业而言是一件好事。记者了解到,我市南山集团精纺服装实业目前年产量为80万套,还计划新建博文公司生产线和意大利精品生产线,而其他企业的产品生产线近年经过技术改造,已经向生产中高档产品过渡,比较符合欧美采购商的要求。
相比他们,一些小规模纺织服装企业的日子可谓枕戈待旦。“配额时代结束,我们却被出口贸易拒之门外。”一位纺织企业老板就表示,当前,他们这些不可能获得资格许可证的小型纺织企业,已经开始着手联系大型服装出口企业,寻求合作的机会,希望协同生产输欧纺织品,以代替加工或其它形式打通输欧通道。
“以往我们的纺织品‘薄利多销’,究其根本,还是劳动力丰富,而当前这种优势正在减弱。”外经贸部门指出,根据权威咨询机构的统计,在中国最富竞争力的纺织品行业,不断攀升的劳动力成本已经相当于东南亚近邻的3至4倍,而我市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不断扩大,已经快速接近每小时1美元的门槛。
目前,我市纺织品在国外的市场占有率呈逐渐下降的态势,发展中国家正逐渐成为我市在低附加值大众化产品上最强劲的对手。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当前,我市的一些外贸订单已被转移到印度、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包括沃尔玛在内的采购商开始把“大单”抛向印度。
“2005年时,配额门槛撤销,我市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也没有获得预期中的惊喜。当时,我国外贸出口企业蜂拥而上,纷纷扩大纺织服装出口量,引得欧美国家再次采取相关限制措施,我市纺织服装出口量在大幅增加的同时,却出现了价格下跌的现象。”专家建议我市广大服装外贸企业,应该加大产品设计开发力度,争创自有品牌,增加产品附加值,不能仅靠被动地降低价格的策略来应对国际市场竞争.
纺企迎来新机遇利用“监控时间差”是关键
输欧纺织服装由取消“配额”转入“监控”时代,我市部分纺织品服装出口将迎来一个发展契机。据了解,目前,我市出口法检纺织品服装主要品种是休闲装,多集中在日韩等国,输欧盟目前尚不足20%。受欧盟控制主要涉及的是男裤、女连衣裙2个品种。
据介绍,配额的限制是此前阻碍我市企业开拓欧盟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取消配额,将进一步推进我市纺织品出口市场多元化。双重的监控方法,将有助于改善中国对欧盟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对此,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专家建议,服装企业在贸易政策渐宽的背景下,应充分利用“监控时间差”贸易变数,加大与欧盟客户沟通,掌握纺织品服装出口主动权。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端产品、培育自主品牌,以扩大欧盟市场领域;加大收集和了解欧盟REACH法规的实施动向,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积极做好REACH的注册前期准备工作。更重要的是建立产品质量控制体系,按照技术标准生产生态的纺织品服装产品,确保卫生和环保项目的安全。(记者 宪臣 通讯员 全意)
我国确定6条输欧纺品资质标准
作为应对“双重许可监督制度”的措施,我国确定明年起对欧双边监控纺织品出口企业资质标准于本月底出台。
我国此次确定了六条资质标准包括:在中国(港、澳、台地区除外)境内经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注册资本50万元人民币(含)以上;从事纺织品出口贸易两年(含)以上;依法纳税的一般纳税人;上年度输欧纺织品对欧盟出口1万美元(含)以上;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的规定。
权威分析表示,这种限制性的设定,对于大企业来说是比较有利的。它们在规模化生产、资金流动、环保以及劳工保障等很多方面的优势,都是中小企业渴望而不可及的。况且,我国为了规范出口秩序,政策偏向大型纺织企业也是必然。对此,中小企业只有努力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式,别无他路。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