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1月1日起,中国输欧纺织品配额制将被“双重许可监督制”取代,而我国于本月底也出台了明年对欧双边监控纺织品出口企业资质标准。近期一系列的政策更迭,使依赖出口的纺织服装企业表情复杂——
2007年,纺织品的海外市场之路步履维艰。出口退税税率调整所带来的冲击势同洪水猛兽,纺织品原本可怜的2%至3%的出口毛利率,被进一步压缩了空间。日前,一系列的政策更迭,使依赖出口纺织服装企业表情复杂,难言悲喜:中欧双方宣布明年起以“双重许可监督制”取代“配额制”,而我国为应对“双重许可监督制度”,明年对欧双边监控纺织品出口企业资质标准也于本月底出台。
告别了配额制,下一步,烟台企业将以怎样的表情踏上通往欧洲的出口之路?预期中的疯狂涌入会不会如期上演?
政策更宽松
企业却谨慎乐观
上月,中国与欧盟达成新的纺织品贸易协议:自明年1月1日起,现行的对T恤、套衫、胸衣、上衣和男式长裤等8种纺织品配额制度将正式解除,取而代之的是 “双重许可监督制”。中欧纺织品配额制“寿终正寝”,意味着贸易环境走向相对自由,很多烟台纺织品企业并没有大喜过望,而是持谨慎乐观态度居多。
“其实,在实施配额制的这两年里,我们业内不少企业为了拿到配额,付出的额外成本占到了商品总成本的80%。取消配额后,这些企业如果获得资格许可证,出口成本将大幅下降,而利润也将随之大幅增加。”烟台绮丽集团欧美贸易部负责人如是说。纺织服装出口欧盟总体前景是乐观的,但这位业内人士却不无担忧:“实际情况到底会是怎样,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与这家纺织企业态度如出一辙,更多企业对配额制的取消认识也很理性。一家企业负责人分析说:“中欧双方的贸易博弈近两年一直没有停止过,所以,中欧贸易政策也在一直不断调整中。事实上,欧盟健康、环保的标准越来越高,反倾销等‘杀手锏’也在被频频采用。”
政策更迭,企业变得沉稳许多,已然没有几年前大起大伏的心态。市外经贸局公平贸易科负责人杨坤元分析认为,这与近两年的历练不无关系。去年,纺织服装业饱经“特保”、“封关”苦楚,而后遭遇人民币突然升值,而今年的退税下调对本已举步维艰的纺织品出口又可谓雪上加霜,许多企业眼界和心境确实今非昔比了。
他律变自律
新制度暗藏深意
抛却政策更迭的历练因素,目前纺织出口企业这种谨慎乐观的态度还与随之生效的“双重许可监督制”有关。 “双重许可监督制度”究竟是何种面目呢?烟台海关专家一言以弊之:从“他律”到“自律”。
所谓“双重许可监督制”,即在此制度下,中国批准的出口许可以及欧盟批准的进口许可将受到密切监督。这也意味着,理论上,中国纺织品对欧出口将重回自由状态,而实际上,这是一种仍在密切注视下、不得放纵的自由。 “2005年时,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后曾一度出现对欧潮水般出口的盛况,而此次双重许可监督制度的引入,正是为了缓释欧方的担心。”据介绍,这种“双重许可监督制度”也曾经运用于解决美日汽车贸易争端中,其目的实际上是加强出口企业的自我控制,这种制度实际上就是从被动配额转为主动配额。换言之,在“双重许可监督制度”下,中国批准的出口许可以及欧盟批准的进口许可将受到密切监督。
按照双方协定,双重许可监督制度将实施一年,2008年底之前,我国发放多少出口许可以及输欧服装数量将有详细记录。这种以一年为期限的监督机制将为计划的可靠性提供依据,不仅为生产厂商,同时也为贸易商服务。置于“双重监督制”监控下的纺织品涵盖了之前受配额限制的10种纺织品中的8种,比如T恤衫、套头衫、男士裤子以及胸衣等。
日前,商务部公布的数字显示,截至2007年10月,输欧配额使用率仅为50%~80%。随着配额取消日期的临近,加之近期配额价格的走低,预计年底对欧出口将出现一个小高潮,而一旦增长过快,欧盟的监控将发挥作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高勇认为, “对于中国纺织企业来说,新办法比配额管理更为宽松。这是一个很好的过渡,最终的目的是双方纺织品贸易的完全开放。”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