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杭派”女装阵营在品牌国际化中隐没
2007年11月28日 来源: 服装时报  
 

  “杭派女装的概念,束缚了我们的发展”

  “我们从来就没将自己列入杭派女装之列”

  “我们不是杭派,我们是杭州设计、加工、走国际路线的女装品牌。”

  以上分别出于三家杭州知名女装企业老总之口。由江南浓郁的地域文化滋养成长的“杭派”女装称谓,为何如今却像一件让人急于要换掉的旧衣裳?

  熟悉杭州服装业的人都知道,杭州女装品牌的数量绝对算“海量”。有关资料统计,日前杭州已有女装生产企业2456家,年产值已超过40多亿元人民币,并且形成了庞大的产业群。业界对杭州女装企业统称为“杭派”女装,在“杭派”女装的阵营里,“浪漫一身”、“秋水伊人”、“南风”、“蓝色倾情”、“熏香”、“古木夕阳、”流金岁月、“周仕衣林”、“三彩”、“千花伴”、“维婷”等为代表的众多品牌曾在2000年到2002年的市场上迎来了“杭派”女装的辉煌。“杭派”女装具有“清新而不张扬,休闲而不另类,婉约且融合时尚”的独特风格,这一点已经被国内广大消费者所认可。但是近2年“杭派”风潮又骤然降温,有的品牌销售难以持续上升,有的品牌甚至在市场上销声匿迹,最近媒体和营销界对杭派的批评声不绝于耳。

  “杭派”女装到底遭遇怎样的发展瓶颈?本报约请“秋水伊人”等有代表性的“杭派”女装企业管理层,就女装品牌目前的现状做出评价,并进一步预测整个“杭派”女装团队未来的发展趋势。

  “杭派”曾有过的群体力量不可忽视

  “我们这些女装企业发展初期都为‘杭派’做出过贡献。如果现在自己否定‘杭派’,是对历史的背叛。”

  ——姚虞坚(杭州秋水伊人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国女装看杭州”是2001年本报组织的杭派女装发展研讨会上提出的口号,“杭派”称谓也是从那时叫响的。那个时期,杭州一大批中小型企业在享受着“杭派”女装这个大团队的种种“福利”——政府组团参展,接受系统的管理培训,在信息方面互通有无。正如“流金岁月”总裁连华所说:“我们大家都势单力薄,要过市场这一条大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这样有很大风险。倘若手拉手呢,就减缓了很多压力。”

  品牌众多是杭州女装的优势,但品牌的数量不代表品牌的力量,杭州女装品牌的确已经形成一个群体,但是在这个品牌群体中缺乏强有力的品牌个体,在历年全国销售排行榜上还很难看到杭州女装的影子,杭州女装品牌的影响力还非常有限。

  随之由“杭派”女装这个概念就派生出来很多的问题。首先,从“杭派”女装这个大品牌里衍生出的小品牌,抹去了品牌个性成分,使杭州女装市场上的跟风现象格外严重;其次,“杭派”女装强调品牌群落,扶持发展中小企业的政府战略,使得很多企业沉迷在政府扶持的氛围中,领导缺乏高瞻远瞩的眼光;第三,“杭派”企业老板大多是年轻人,在生产研发方面见长,在融资管理方面见短,所以当企业还是作坊式直线管理模式时没有太大问题,但是一旦成为规模型企业就有了问题。

  “秋水伊人”可以说是这个团队中的佼佼者,当年也是“杭派”女装的领头羊。2000年,记者对“杭派”女装品牌做跟踪报道时,“秋水伊人”的年销售额就达到1亿人民币,并且董事长姚虞坚也在那个时候敏锐地感知到市场的风向变化,开始了另外的一番征程。

  “秋水伊人”开始试图突破原有走批发市场渠道、品牌定位中低档的局限。2001年时装周上推出了两个洋品牌“IVE”和“COCOON”。其中“IVE”的首席设计师是原来汉派领头羊“太和”女装的设计师王鸿鹰,而“COCOON”的设计师则是“秋水伊人”的当家设计师应翠剑。

  “杭派”多产“混血儿”

  “固然本土品牌是一个地域文化的原创与延续,但是现在消费者对洋标识的接受程度远远要比汉字标识接受的快。”

  ——应翠剑(COCOON女装公司总经理)

  记得应翠剑2000年接受记者关于“杭派”问题的采访时曾对记者说过“‘杭派’是个大家庭。”

  令人惊讶的是:如今的市场上,这个大家庭里繁衍的子孙却都成了“混血儿”。

  “COCOON”第一年上市年销售额就达到4000万元人民币,今年又有增长。在近期记者采访应翠剑时,她说,做生意没有什么太多复杂的,最重要的是一定要保持品牌的健康和良性发展。女装品牌由一款卖几年的时期转变成多款少卖的趋势,市场一变,他们就在管理上做调整。

  “COCOON”女装的零售价在300-3000元(夏季产品),800-10000元(冬季产品)人民币,可以说这样的标价早就脱离了原来“杭派”女装的市场定位。而成功地发展这样一个中高档的成衣品牌,也给“杭派”女装带来了借鉴意义。

  最近的一次采访时应翠剑告诉记者,一个品牌的发展不得不尊重受众面。固然本土品牌是一个地域文化的原创与延续,但是在现在消费者对洋标识的接受程度远远要比汉字标识接受的快,洋味产品更加受欢迎。但是品牌要提升是一个问题,多元化品牌的发展是另一个问题。如果本来在走批发渠道的品牌突然变成一个走百货公司的品牌,那也许不是当年“杭派”模式就解决的问题。

下一页

 
  打印   编辑信箱
相关新闻
 
v 2007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年会即将召开 11-28
v 中纺协:中国也是世界纺服品进口大国 11-27
v 鞍山纺织工业园 彩练当空舞 11-27
v 服装营销:服装品牌“展会招商”找准定位 11-27
v 1-9月服装行业实现“稳中略升”的发展态势 11-27
v 遭“内外夹击” 广东服企酝酿“东扩”杭州 11-27
 
 
 
发步招聘信息
 
 

 

旗下站点:服装网  服装人才网  纺织人才网 京ICP证030536号
网站简介 站点导航 本站服务 您的建议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客户留言
Copyright @ 2002-2009 Ccaf.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