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装的设计突破
中国服装业的“面子”工程已经做了多年,北京国际时装周走过了11个年头,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五大时装周之一。从今年的时装周来看,以往那些外表华丽、注重形式的、做得像戏服的作品比以往要少得多,代之而起的是与商业品牌相结合的实用风格。服装设计师已经意识到,自己首先是工业设计家,而非艺术家。
在北京饭店大堂,一家福建服装企业的老板在和记者交谈中颇为自豪地说:“我们企业现在有两位属于中国十大设计师之列。”事实上,这家企业并不拥有两成中国顶尖设计师资源。不过,“十佳”在很多地方传成了“十大”,也足见设计师被重视的程度。自2001年以来,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就开始了年度“十佳设计师”的评选,他是这个协会设计师工程的一部分,榜单上新人辈出。从今年时装周即可看出,新生代设计师开始主导T台。
洪金山就是其中一位。这个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年轻人来自福建的服装家族,曾从事服装生意多年。从去年起,他离开父辈独自赴广东发展。如今,他经营的品牌已经在国内开设有近三百家高档专卖店专柜。11月6日,在798艺术区D.PARK中央大厅,洪金山做了一场名为“镜子”的发布会,表达自己轻松随性的时尚观。
和前辈设计师不同,新生代设计师尽管也注重时装的表演形式,但他们一开始就更为务实地积极参与到商业实践中去了。
在中国,很多地方的服装业在最初阶段就是普通农民的事业,人才、资金门槛都很低。洪金山从小就从父辈接受了当地企业界那种敢拼敢闯的教育,父辈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下成功的,当年的情形是有产品就有市场。但后来他渐渐觉得单靠拼靠闯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在做生意的过程中,他开始修正一些服装业内的粗放观念。中国服装企业普遍喜欢追求产量,而不重产品开发,其结果造成了产品的低水平重复,仓库里积压了很多卖不动的服装,浪费相当严重。为此,他另立门户,创立了左岸品牌。
作为2006年“十佳”设计师,他的履历包括,曾旅居法国,修艺术史和服装设计。“每个人都有真实的一面,表达自我最贴切的方式就是照镜子。”他这样诠释自己的“镜子”主题时装,很少有人知道,这其中包含了些许自嘲意味。但毕竟,有产业做后盾,他的成功来得更快些。
在商业模式方面,本届时装周亮相的设计师在商业路径上呈现多元发展的格局,有为品牌企业捉刀的,也有通过设计品牌融资的,还有的以自有品牌和纺织品巨头开展合作。“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纺织和服装主要是在加工和生产规模的扩张。现在,中国的服装业正在朝着提升品质和产品创意方面转型升级。”王庆说。而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为设计创意找到一种商业模式正是交给设计师的课题。
本届时装周在作品发布时间上延长到了11天,而组委会最终还是拒绝了15名设计师的发布申请,足见如今设计师群体的活跃。随着服装业向时尚产业发展,今天的中国服装设计师比以往有更多的机会,产业的发展也为他们提供了空间。
时尚的产业化突破
今年的北京国际时装周作出了一个重要安排,将大部分展示日程放在北京798工厂区,改变了以往以高档酒店为主要的走秀场所的方式。这是一个信号:中国服装的品牌不再像以往空洞地显摆自己的档次,而是诉之于设计创意的具体操作。
798艺术家赵半狄的时装秀堪称本届时装周最大的噱头。民工、股民、三陪小姐、房产商、追星族、乞丐、同性恋,此外还有两个具有丑角色彩芙蓉姐姐和杨二车娜姆。这个和熊猫形影不离的行为艺术家堂而皇之地戏谑了这场流行时尚盛会。赵半狄在捕捉人物风景方面确实别具一格,不过,对中国服装工业来说,就有点扯远了。
服装业作为时尚产业,其核心内涵是产业。在时装周上,NE•TIGER推出了名为“锦绣国色”的高级华服系列,“锦”指的是在面料上,采用具有1500年历史的云锦,其“妆花”工艺每天只能手工织造5厘米,故称“寸锦寸金”:“绣”是指采用中国传统的织造工艺,将苏、粤、湘、蜀四大名绣的技巧融于一身,这批礼服,每一件都是由手工历时数日甚至数月制作而成。作为本土知名的高级时装品牌,NE•TIGER已经在高级定制市场站稳了脚跟。除了NE•TIGER,还有许多设计师调动了大量中国元素进行创作,如国画、书法、龙凤、刺绣等等。但就整体而言,这些元素在服装上的体现还仅仅是单调的符号,没有融入设计师的个性。对商业设计而言,个性意味着赢得一个差异化的市场。中国设计师还缺乏这种把握商业脉搏的能力。
“我认为,一件时装不论是倾向艺术性的价值表现还是倾向技术性的价值表现,最终一定要有商品性,才能为人所用。纯艺术的东西对于时装来说不存在。”王庆说。
正因为设计师与服装工业的结合还不够深入,中国的设计师品牌也还不像在西方一样成为服装市场的主体。作为工业设计家,设计师必须善于为自己的创作找到产业依托。“从理论上讲,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创造品牌,只要你有组合生成要素的能力,这个能力主要是指两个,一个是资本,一个是创意。”王庆说。
创意是稀缺的资源,在任何行业都是如此,无论是服装还是其他工业产品。但作为时尚产品,服装的表演功能使其在承载时尚文化方面具有更大优势,中国服装业也因此有着巨大的增值潜力。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