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产业是浙江省桐庐县横村镇工业经济中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特色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横村镇已经形成了以绢丝针织系列产品和针织小三件产品为主,集毛纺、染整、织造于一体的纺织集群块状经济,横村镇也由此而成为桐庐县的工业重镇和浙江省重要针纺织产品出口基地,并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针织名镇”称号。
今年,在原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等诸多因素影响下,以外向型出口加工为主的横村针纺织业发展情况如何?横村镇面临哪些困难和瓶颈问题?地方政府如何扶持产业升级?记者日前采访了桐庐县横村镇人大主席严根巨。
产业升级迫在眉睫
“横村的针纺织业以外向型出口加工为主,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国际市场的依赖性高。今年,受原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降低、劳动力成本上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虽然预测全年全镇针纺织品生产总量和去年相比不会变化太多,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企业的效益肯定会下降。”严根巨坦言。
与其他地区的纺织特色产业集群一样,横村纺织业也先后经历了起步、集聚和蓬勃发展等不同阶段。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横村镇形成了一定产业基础,并逐步形成了以外向型针纺织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目前,横村镇90%以上的针织产品出口到欧美、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国外客商的欢迎。
“虽然近年来我们的纺织经济发展很快,但是随着国际纺织市场竞争的加剧,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横村针纺织业也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和限制了产业的发展和提升。”严根巨告诉记者。
谈到制约针纺织业提升的“瓶颈”问题时,严根巨说,一是横村针纺织企业市场竞争优势大多建立在低成本、低价格上,产品以外加工为主,对外界市场变化的抗风险能力不强,特别是中小企业更为明显;二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配套能力和整体开拓市场能力不强,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多数企业还停留在低水平的重复生产上,压价竞争现象经常出现;三是横村印染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受许可排污总量的限制,影响了针织企业规模的扩充,同时劳动力严重短缺和企业劳动力成本增加,也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四是缺乏产业链衔接和品牌支撑,长期以来的来料加工和贴牌生产,使横村的产业链始终处于不完整的状态,缺乏自主品牌,虽然有些企业想创建品牌,但是由于受各种条件限制,目前品牌建设的推进速度还比较慢。
产业升级加快前行
“针纺织业是横村的特色,也是我们的优势所在,如何提升传统产业,把我们的特色产业做强做大,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严根巨告诉记者。
2005年,经杭州市科技局批准,“横村镇针织行业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成立。该中心为区域内针织企业提供信息咨询、业务培训、技术攻关等服务,同时与浙江理工大学合作,以横村针织业升级为目标,开展“针织产品生态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技术项目攻关,邀请知名专家教授为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新理念新知识培训,为提升产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了使产业得到迅速提升,横村镇出台了扶持奖励政策,引导企业大胆创新,不断引进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提高产品档次、提升针织产业。
目前华艺、羊绒、绫绣、游龙、盛丰等一批企业先后购置和改建了自动、半自动生产设备,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今年上半年,针纺织企业设备技改投入超过了1000万元。 在加强与国外大公司联营的同时,横村镇政府积极鼓励企业拓展自营出口渠道、从事加工贸易、开拓国际市场、培养和引进国际贸易的专业人才,提升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目前,横村镇整体规划的6000余亩的特色工业功能园区,已经完成了2/3建设项目。
在今年的首届中国针织博览会上,横村镇首次以产业集群特色镇的方式亮相,通过展会集中展示了企业产品创新成果和横村针纺织业的整体形象。除了外出参展,横村镇还兴建了针纺织品交易市场,集聚本地资源和吸引外地原料供应商,降低企业采购成本,同时为针织企业建立一个对外宣传和展示企业形象的平台,从而带动横村针纺织业的全面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