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透露,根据咨询机构的统计,在中国最富竞争力的纺织品行业,不断攀升的劳动力成本已经相当于东南亚近邻的3-4倍,向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发出了警告。对于处在全球产业链“微笑曲线”底端的中国纺织企业而言,这并非一个好消息。中国纺织品“薄利多销”的主要源泉正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这种优势正在减弱。这警告又再一次给绍兴县纺织业发展提出了警示。
今年以来绍兴县纺织业常年缺1万多劳动力
前不久,在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牵线下,我县纺织企业远赴黑龙江招工。虽通过这次“远招”达成了200多人工作意向,但面对我县纺织业1万多人的长期“缺口”,只能说是杯水车薪。“今年以来,为招揽人马,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可谓是东征西战,还时常‘走出去’、‘引进来’,然而,纺织业1万多人的劳动力缺口依然无法填补。而去年这个时候,用工缺口基本能持平,”县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办负责人刘王庆相当担忧地说,“今年纺织业‘用工荒’比任何一年都要严峻,到明年年初这个问题定将成为制约纺织企业发展的必然因素。”
对于刘王庆的担忧,绍兴县很多纺织企业已亲身经历。富盛一纺纱厂将在今年12月初新增一技改项目,如今万事俱备,就只欠劳动力,从10月初开始招工,到现在近一个月过去,其所需的三四百职工却依然没有着落。这可把该厂经营者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他说:“即便是新手也可以,我们把新进人员的培训日程表都已安排好了。”
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传统纺织业利润薄上加薄
随着出口退税下调、人民币升值、能源及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纺织业的利润低谷越陷越深。来自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平均利润率仅为微薄的3%-5%。这些纺织品出口多以定牌、贴牌为主,只赚取10%的加工费。对于这点,作为纺织出口大县,绍兴县纺织业在劳动力方面更是内忧外患。《2007年世界主要纺织工业小时劳动力成本的全球比较报告》指出,中国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不断扩大,并快速接近每小时1美元的门槛。而据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和印尼等国家的官方统计,其国内纺织业劳动力成本仅分别为每小时0.29美元、0.36美元、0.22美元和0.36美元。与此同时,随着中西部经济大开发,曾作为绍兴纺织人员输出基地的安徽、江西等省,务工人员完全可在“家门口”上班。刘王庆告诉记者:“在同等条件下,务工人员都愿在家乡务工,这两年我们很难在安徽、江西招到工人了。”为此,绍兴纺织企业为招到熟练工,很多老板往往开着奔驰、宝马亲自招工,甚至相互“挖墙脚”,造成企业在用工上的不稳定和无序。钱清一纺织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诉苦说:“对我们企业而言,不但已失去劳动力竞争优势,现在劳动力成本已占生产成本的20%以上,仅次原材料成本,如按目前发展形势,劳动力成本所占总成本的比例还将不断上升。”
自主创新、产业结构调整才是出路
前不久,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陈树津在参观我县纺织企业时指出,现在纺织印染行业产能过剩、同质化恶性竞争加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一些企业停留在简单的来料加工、订单式加工、贴牌生产等,只是赚取微薄的加工费,尚未形成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和差异化竞争实力。
“纺织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如何摆脱劳动力因素的制约,这已成为企业及政府必须关注的问题。”陈树津说,调整产业结构、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这是纺织企业发展的必然之路。提高绍兴纺织服装企业,特别是产业链中技术含量较高的印染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已时不我待。
目前,绍兴县已有一些企业认识到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性,不少纺织企业通过调整结构、改善设备、加强自主研发能力,将劳动力制约因素迎刃而解。越王控股集团下属的庄洁无纺材料有限公司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无纺布生产,年产6000吨的生产线仅需35人左右,其劳动成本仅占生产成本的5%。该企业所推出的所有职位还成了“香饽饽”。日前,该公司为明年新增生产线招收20多名职工时,前来报名的却达到100多人。“1:5,这个比例在以往的纺织企业是不曾出现过,更何况是招工似渴的今天呢。”“庄洁无纺”的管理者徐熊耀在接管“庄洁无纺”前,一直从事纺织企业经营,“难招工”是他每年最为头疼的事,如今产业结构调整后,让这个“招工难”的经营者成了“选工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