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鞋业新闻
青岛鞋企积极应对欧盟重压
2007年10月22日 来源: 中国服装协会  
 

  从10月7日起,欧盟的临时性反倾销措施已经到期,开始正式对我国皮鞋征收16.5%的反倾销税,为期两年。此前不在临时性反倾销征税范围内的童鞋,也被纳入正式反倾销征税范围。

  青岛作为山东制鞋企业比较集中的区域,对此反应如何呢?10月17日,就此采访了青岛市外经贸局。该局对外贸易处专门负责反倾销预警的相关负责人表示:“青岛制鞋企业对这一预料之中的举措表现平静,因为此前已经历了漫长的反倾销调查和临时税的开征,而且青岛的涉案金额较少,在涉案的30多个海关编号中青岛只涉及7个类别。”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青岛鞋企的出口产品大多属于加工贸易和贴牌生产(OEM),一些企业根本没有自主品牌,在反倾销税高压下,将会面临破产或者转型的危机。

  近年来,随着区位优势的凸现和产业集群的领跑,青岛的皮革产业也有一定发展。现在活跃在青岛鞋企舞台上的既有老品牌双星、孚德、金羊等,也有新兴企业亨达、美极、金羚等,还有现在风生水起的江北“鞋都”即墨市蓝村镇鞋企。但规范市场秩序、引导产业升级也是青岛鞋企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而此次欧盟的反倾销,也许能化祸为福,成为青岛鞋企转身的契机。

  面对欧盟委员会16.5%的制裁和从100届广交会上反馈的信息,青岛双星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于群力显得很“不安”。他表示:“此次制裁对双星影响很大,直接的影响是来自广交会上欧盟订单明显减少。去年双星鞋业共出口创汇2700万美元,其中10%来自欧盟。如果失去欧盟的市场份额,双星鞋业的损失将在200万美元以上。”

  于群力的忧虑同样表现在其他几家从事出口欧盟的鞋企身上,他们纷纷表示将积极支持中国皮革协会的应诉和抗辩,维护中国皮鞋企业及自身的正当权益。于群力总经理同时也说:“中国很多鞋企在出口退税等方面存在问题,不遵循市场化规则是遭遇‘制裁’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不是替别人说话,而是我们的企业到了应该自省反思的时候了。另外因为缺乏国际化的自主品牌,一些企业一直游走在低端市场,这样老给人‘低价倾销’的不良印象。”

  有关专家认为,企业在“走出去”战略中应该设定市场差异化路线,在产品设置上要多样化,既要有高端产品占据高端市场打创品牌,也要有低端产品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础,以不变应万变。目前中国制鞋企业重要的不是去抢市场、抢订单,而是要加大自身的研发力度,调整出口产品的结构,通过增加高档次、高附加值鞋类的出口量,赢得更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尽快摆脱‘代工’和‘加工厂’的命运,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加强自身的研发力度和品牌知名度,在寻求新市场和市场均衡化发展前提下抢占高端市场。

 
  打印   编辑信箱
相关新闻
 
v 前三季度 温州皮革鞋类行业投资总量降低 10-22
v 受出口退税反倾销税影响我鞋企寻新市场 10-22
v 福建莆田百家鞋企联手增强抵抗市场风险能力 10-22
v 解析5大系列靴子穿搭秘诀 10-19
 
 
 
发步招聘信息
 
 

 

旗下站点:服装网  服装人才网  纺织人才网 京ICP证030536号
网站简介 站点导航 本站服务 您的建议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客户留言
Copyright @ 2002-2009 Ccaf.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