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中国服饰报
“服装名城——宁波” 服装产业百家争鸣
2007年10月17日 来源: 中国服饰报  
 

  ■记者手记:浅尝思变的甜头

  变则通。

  走过了10个年头的宁波国际服装节,刚刚尝到了“变”的甜头。

  在不久前举行的“服装名城——宁波”创新与发展高层研讨会上,政府官员、服装企业和专家学者坐到一起,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一场规模不大的研讨会,显示了宁波对于老牌节庆活动的求变之心。服装节庆多如牛毛,该出精品了。

  从1997年开始至今,宁波已连续成功举办了10届宁波国际服装节和宁波国际服装服饰交易会。用宁波市政府副秘书长、大活动办主任张松才的话说,从小到大,从粗到精,每一年的服装节都为宁波服装企业在家门口拓展国际、国内市场和扩大交流、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据不完全统计,宁波有将近10万家民营企业需要通过会展的方式来增加订单,扩大国际、国内市场。以服装产业见长的宁波,通过早期培育的服装节,很好地扩大了产业知名度,更重要的是给企业带来了实在的好处。如今宁波已拥有纺织服装类中国驰名商标9个,中国名牌产品20个。

  好处那么多,大家抢着办也就不奇怪了。时至今日,全国各地涌现出了上百个有不同背景的服装节(会)。就规模和知名度而言,目前全国已经形成了宁波、大连、深圳几个少数的地区性服装节庆。但洗牌和整合仍在所难免。不创新不求变就是后退。

  事实证明,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走得更远。在第十一届服装节组委会秘书长、宁波市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周学明看来,宁波服装节之所以能走到今天,也是求变的结果。“几乎每届展会都提出了与之适应的主题活动,如从服装文化至服装经济、名城之约、海上丝绸之路、融合与发展、合作与依存、合作与发展、融入全球化、提升产业链等。”而今年,宁波的动作似乎更大,启动了为期两个月的宁波服装和服博会万里行活动,先后走访了20个城市与服装行业主管部门、服装制造企业和贸易企业,并进行了相关座谈和推介活动,每到一个城市都以宣传宁波服装产业、宁波服装文化、宁波服博会和中国服装名城(即“三服一城”)为核心内容。

  这些创新之举,也得到实在的效果。

  思变一、与“城市群”的合作。

  从专家们的真知灼见中,似乎也可以窥见宁波在今后几届服装节上的主要动作。

  周学明透露,将来,宁波会打造一个全新的平台。“杭州的时尚、绍兴的面料、台州的机械以及温州的辅料,都可以通过宁波服装节这个平台进行资源整合,以城市群打造服装节品牌。”

  “宁波有产业优势,杭州有时尚元素,台州有生产水平。博采众长,抱团出击,自然力量无穷。”在周学明看来,这个宁波今后将着重打造的产业合作平台会带来很多利好。

  “以前是竞争对手,现在可以是合作伙伴。”宁波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利权说,以女装为例,宁波显然弱了一点,服装产业自身的文化属性没有得到完整的发挥,但杭州却把女装和时尚元素结合得很好。“大家一起用好服装节这个品牌,能达到共赢的效果。”而那些与宁波合作的城市,也可以通过服装节来利用宁波雄厚的服装产业基础和良好的服装产业集群,共享商机。

  思变二:宁波的服装要走“集体发展”的道路。

  “如果说红帮裁缝缝制第一套西装、第一件中山装掀起了宁波服装业的第一次飞跃;从上世纪90年代宁波打造品牌服装开始到十届服装节的举办,涌现出了20多个中国名牌、驰名商标,是宁波服装业第二次飞跃;那么我们是否应该确定,‘三服一城’的发展模式,将再掀起宁波服装业的第三次飞跃?”在“服装名城——宁波”创新与发展高层研讨会上,宁波市经委副主任、服交会组委会秘书长周学明提出的这一观点引起了与会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的极大兴趣。

  “三服一城”的目标是建设中国服装名城,这一理念在宁波市也是首次提出。“单打独斗的品牌难以生存,能生存下来的也难以支撑一个产业。”周学明表示,未来宁波服装的发展,将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走“集体发展”的道路。

  思变三:服交会安排15项活动。

  据周学明介绍,为了宣传“三服一城”理念,扩大服博会的影响,从6月份开始,宁波启动了“宁波服装暨服博会万里行”活动,活动历经环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青岛、温州、深圳、广州、杭州、南京、北京、上海等20个全国服装产业发达的城市。将于10月22日至25日举行的宁波服交会也围绕整个服装产业链的要求,增加了许多专业活动,包括创业投资、科技成果发布、服装交易、新款面料时尚创意展示、高级人才招聘、服装流行静态、动态展示、品牌展演、中国服装论坛、品牌高峰论坛、商业营销模式研讨、供应链网络讲座、厂家商家洽谈会等15项活动。

  思变四:培育女装品牌,打文化牌。

  “服装文化是宁波成为服装名城的一个短板”。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利权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宁波的女装产业明显弱于男装。

  目前宁波女装年产量占全市服装年产量的30%左右,普遍存在“大企业、小品牌”的现象。

  陈利权认为,宁波更多地被人看作是服装加工名城,在服装交流、时尚发布、引导成熟稳定的服饰消费、培育消费文化等方面亟待加强。

  思变五:条件成熟可尝试“虚拟经营”。

  宁波市纺织服装行业办公室副主任周安邦介绍,宁波服装产量约占全国的12%,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全市服装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只有30%左右。宁波服装企业承接加工的能力是巨大的,这给一些企业“虚拟经营”提供了条件。

  宁波市社科院副院长林崇建认为,宁波有4000多家服装生产企业,没必要全都搞生产,条件成熟的可以尝试“虚拟经营”,将自身的加工生产基地作为示范加工基地。这样做的好处是让核心企业成为国际著名品牌企业,加工企业做专、做精,成为名配角。目前,已有不少成功的虚拟经营案例,博洋、美特斯邦威等都是虚拟经营的高手。


 

上一页

 
  打印   编辑信箱
相关新闻
 
v 青岛纺织企业期盼纺织品自由贸易 10-16
v 江苏大丰市召开纺织行业重点企业座谈会 10-16
v 十七大代表王文超谈郑州纺织业的发展 10-15
v 壮大服装工业规模 提升服装产业水平 10-15
v 纺织服装业需要奋起“爬坡” 10-15
 
 
 
发步招聘信息
 
 

 

旗下站点:服装网  服装人才网  纺织人才网 京ICP证030536号
网站简介 站点导航 本站服务 您的建议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客户留言
Copyright @ 2002-2009 Ccaf.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