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结论
浙江省经贸委轻工纺织行业管理办主任王晓光:要把服装名城作为一个课题实施,并将其变成一种现实可操作的行为。专家要寻找国内外打造名城的规律,比如历史文化积淀的作用、媒体宣传的作用等,并找出宁波的优势和有潜能的发展要素,借此打造服装名城;企业可以从经营第一线的角度出发,提出更多有针对性的建议,落实打造服装名城的行动,使“三服一城”的总体规划、思路能体现经济发展、宁波城市发展的客观需求。
宁波市政府副秘书长张松才:研讨会谈到了理念、文化、资源、模式,谈到了服装潮流、人才交流、政府扶持,既有对行业的展望,也有深层的产业忧虑,这对宁波下一步的服装名城建设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服装节应该把精力都集中在服装博览会上。刚起步的时候,由于服装节的名气不够大,所以做了很多文化层面的活动,现在要把工作中心放在为企业服务的层面上来,政府要为企业实实在在地做一些事情。
服装节要务实、务实、再务实,少一些理论的东西、少一些炒作的东西,多为产业和企业送一些他们想要的东西。
因此,明年服装节的四个定位可以是:时尚的理念传播、优秀人才的集聚、服博会无限商机的提供、有效的实事推动。
■政府声音
用四维角度看服装节
——访宁波市政府副秘书长张松才
由宁波市政府主办的宁波国际服装节一直是宁波人高度关注的一个焦点。被寄予众多“厚望”的服装节,在长期承载“经济、文化、娱乐”等重任的历史年轮中,逐渐显露出十年风雨洗礼过后的从容淡定。有人对它怀有坚守的深厚感情,有人对它抱有变革的殷切期盼。
在政府、企业、服装客商与买家、市民这四大“家长”之中,政府的权威力量是毋庸置疑的。服装节该坚守什么,该变革什么?对此,大批企业、市民,客商和买家,都积极地通过各种渠道向政府表达自己的意愿,希望把服装节办得更加精彩。
为此,宁波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松才从四个客观的角度,剖析了宁波国际服装节所带来的积极效应和潜在影响力。
一维:服交会要在宁波展会业大背景下看
作为宁波服装节最核心的内容,服交会的成败关系着整个服装节的生命力。
张松才说:“宁波服交会是宁波会展史上的一个显明标识。最初,因其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国际化程度最高而广受瞩目。目前,服交会依然是最受政府关注的重要展会。”
宁波会展业目前正成为宁波市现代服务业的亮点之一,几乎平均4天就有一个展会在宁波市举办,这为宁波带来了庞大的物流、信息流、客流、资金流,以及约60亿元的消费。宁波会展业的发展,服装节的功勋是不可抹煞的,它是宁波的一张亮丽名片。
宁波服交会的成功,使宁波会展业有了个精彩的开端,也为企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政府、企业对服交会的深厚感情是其他展会不可比拟的。但是,对服交会的创新和发展,始终是每一届服装节的重要话题。会展业在发展,服装节要创新,这是必然的。
二维:服交会要在宁波企业成长的过程中看
服装是宁波的优势产业。宁波有很多著名的大企业,但更多的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少数的大企业在最前端为宁波服装产业树立旗帜,多数的中小企业在后方支撑着宁波整个服装产业。缺了谁,宁波的服装产业都形不成气候。
办了十届服装节,对于服交会,大企业开始表示出犹豫和质疑,他们希望展会更精致、更专业,展会的发展要以“收”为方向;但是许多中小企业对服交会的渴求又相当迫切,它们希望展会能办得更大更完善,以“放”为目标。
究竟谁的需求更能反映出办展水平的真实面貌?服交会的天平要靠向哪边才能平衡?
张松才说:“在服交会举办之初,宁波的服装企业不论大小,几乎都能从中受益,因为那时大家都具有相同的需求。现在一些企业做大做强了,品牌在全国铺开销售网点之后,它原来需要的‘码头’变成了‘国际码头’,而宁波服交会并不能为它提供更多的特殊供给,它们当然会感到不满足。”
从中小企业积极的参展态势看,服交会给它们带来的收益显而易见。政府办展的“务实”体现在为绝大多数企业带来利益上。为更多的中小企业服务,成为宁波服装交易会的一项拓展取向。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服交会就与大企业“断交”了呢?“不是。”张松才说,“就好像宁波培养了一个模特,模特从宁波走向世界,她的舞台变大了,她不会再回到小舞台上走秀。企业也是一样,借助服交会走出去的企业,对服交会的心理诉求已经发生了变化,未必再有大的兴趣,但是别忘了,正因为我们依旧存在着这样一个专业平台,并依旧不遗余力地把这样的盛会推向全世界,才使得宁波的服装产业基础越来越扎实,这对大企业坚固、持续的可持续发展有极大的帮助。”
三维:服交会要从文化和经贸两者的平衡中看
很多人都说,宁波服装节的项目越来越丰富,反而削弱了“服装”这个专业领域的实际利益。
文化和经贸是服装节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经贸活动中有交易、展示、签约、走秀、论坛、市区商场的金秋优惠等等,而文艺表演、招待晚宴、历代服饰展、与国际友好城市进行文化艺术交流等等则属于带有时尚元素的文化活动,两者存在着更为微妙,也更为深刻的制衡关系。
张松才说:“服装节的文化活动很多,大众化、国际化、专业化是服装节文化活动的追求方向。青年、儿童等各年龄层的市民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参与,还有国际性的文化交流活动,像宁波服装节从前年开始邀请了韩国、意大利、德国与宁波进行国际间合作与交流,类似这样的文化事件的传播、影响力都非常大。”
虽然难以用更多的具体数据来对服装节的文化活动作实际统计,政府还是有办法找到一些评估依据来判断它对品牌企业的收效。比如企业的参与欲望、展会收入、服装节在网络上的点击率等等,这些都反映出宁波服装节的积极影响力正处于怎样的状态。
“很多人说服装节文化大了,经贸却小了,这不是一种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上的论断。应该是经贸活动因文化活动而更精彩;文化活动因经贸活动而更务实”。
四维:服交会要从历史与未来的传承中看
“中国创办最早的服装节是大连服装节。大连服装节是个很有影响力的品牌大节。就宁波国际服装节与大连的国际服装节相比,我认为宁波的优势是,宁波的服装产业基础非常深厚,服装节的影响力可以直接作用于服装产业。”张松才说。
这是历史带给宁波服交会的财富。
第11届宁波服交会为了使展会功能更加完善,主办方划分了6-7个独立展馆,把有代表性的企业划分开,大品牌集中起来,国际品牌集中起来,小品牌集中起来。而在过去,宁波服交会上大品牌与小品牌相隔不远。部分小品牌被允许在现场销售,这经常被大品牌所不屑。如今,独立的区域使它们互不干扰。
张松才说:“这次服交会有几个细节值得注意:一是中小企业参展踊跃,面辅料等服装的上、下游企业都参与到了服交会当中,发挥出了更大的产业基础优势;二是面向沿海城市的推介工作卓有成效,目前一批很有影响力的外地知名企业纷纷参展;三是大品牌的集中展示。”
在市场竞争中,展会的专业性、国际化水平、文化与经贸价值等等综合因素,决定了它未来的命运。
在政府对展会实行的变革中,企业究竟该以什么样的眼光和姿态去应对?虽然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看法,但从展会规模、行业知名度、宣传力度、主办单位声誉、历届展会信息反馈等众多方面来判断,宁波服交会这一老牌展会在宁波的地位、声誉,在众商家和看客的心中,依旧是一道值得期待的风景。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