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业与资本之间,温州品牌要么矛盾重重,举棋不定;要么仓促上阵,急于求成。这都不应是一个成熟品牌的表现。
前言
十多年来,实业的稳健发展使得温州品牌经历过许多酸甜苦辣,但给他们带来了坚实的家底和美丽的外表;但今天毕竟是一个资本称霸的年代,未来也将是资本经营的天下,这是潮流趋势,任何人都无法阻挡。面对优秀资本运作给企业及品牌带来的爆发性成功,传统的温州品牌开始坐立不安,他们无法拒绝极具诱惑力的资本市场。
其实,在2000年开始,温州鞋业品牌就开始着手上市准备。但因离现代企业在管理、财务、人力、信息化等多方面的落后,使得他们延误了一年又一年。今天,百丽的突然上市并获得及大成功的消息从香港传来,温州鞋业品牌好比遭受当头一棒。
危机已经显现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温州鞋业所面临的危机,是能看得见的一把火的品质危机;而今天,温州鞋业品牌所面临的危机,却是看不见的一只手。如果说,一把火烧了之后,还“春风吹又生”,但如果被这只手给掌控,那将是“灰飞烟灭”。因为这是一只叫做“资本”的手,他来自纯正的市场经济。这次危机虽然早有预料,但来得仍然是太快了。我们虽然不那么明显地看到它的降临,却被深深包裹。
实业,稳健但发展速度缓慢,特别是在资本运做的年代,任何一个品牌或企业要有突出表现,都必须懂得资本运做;资本,风险与利润成正比,但是企业壮大和强大的最便捷最科学的渠道。我把实业比做现在资本市场的基金,稳健,但赢利能力较弱;把资本比作股票,风险大,但赢利能力强。
这次温州鞋业品牌所面临严重危机,在 “百丽”刚刚在香港成功上市后显得尤为突出。而“安踏”、“特步”、“361度”等一大堆福建品牌所具备的即时赶赴香港上市的能力更让人直喘粗气。正如一位温州鞋业品牌老总所担忧的那样:假若他们拿着100亿来收购我们,我们是卖还是不卖?假如福建的那些品牌都上市了,一定会在二、三级市场把我们的店铺统统占满。到那时,我们又将何去何从?
是的,今天的温州品牌将何去何从?
以百丽为代表的上市鞋业公司、温州鞋业品牌直接或简介的行业竞争对手,他们给温州鞋业品牌所带来的危机,绝不是一次表面上品牌,或是流动资金,或是资源整合,或是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危机,而是在资本市场的大环境下,所不得不面对的“生死存亡”的危机。如果不能很好地应对和解决这次危机,温州鞋业品牌曾经所拥有的诸如成本、规模生产、产业链、供应链、物流、渠道、品质、适应力等所有优势都将不复存在,温州鞋业品牌在多年来苦苦经营的市场、品牌都将有可能被毫无情面的掠夺。
在资本市场,只有吞并和被吞并,只有制约和被制约,没有同情,没有商量。
最现实的当前——百丽上市带来危机
5月23日,百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1880.HK)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上市当日公开发售超额认购逾500倍,冻结资金高达4380亿港元,使百丽国际登上了香港股市“冻结资金王”的宝座。同时,按照8.40港元的开盘价计算,百丽国际的总市值目前已达697.2亿港元,百丽国际成为港交所市值最大的内地零售类上市公司。
根据百丽国际的招股书,上市后,百丽将把27%-31%的募集资金用于各项扩展计划,包括收购公司或与策略伙伴结成联盟。它还将把24%-25%的募集资金用于开设新店(扩张),包括提高其在一线市场的占有率和扩大在二三线市场的占有率。它计划每年新开1000家新店,每3年对店铺进行一次翻新,另外还包括建立更多的零售运动商城(一站式购物广场)。
扩张、收购、合作联盟、扩大二三线市场占有率、翻新店面、建商城…… 在国内市场占绝对优势和市场份额的温州鞋业品牌,将面临由百丽上市所带来的重新洗牌。我们预料,百丽将首先盯上拥有渠道、品牌、人才等诸多优势,并在国内鞋业市场具有强大竞争实力的温州鞋业品牌,要么直接收购,要么拐弯合作。无论是哪种方式,都将对目前国内鞋业竞争格局以及温州鞋业品牌生存生态全面改变。而在二三线市场上的进攻,会使得一直以来几乎霸占了这片市场的温州品牌丧失越来越多的机会。
红蜻蜓、奥康等极具实力的温州鞋业品牌老总都在不同场合表示过对百丽的上市感到压力,一方面透露出紧迫和担忧,同时更是加快了自己企业的上市步伐。
3月26日,红蜻蜓在集团工作年初会议上宣布,公司已经具备上市所需要的各种条件,三年内将上市;
5月18日,王振滔在重庆壁山中国西部鞋都发展论坛公开表示,奥康会在两年时间内尽快上市;
与此同时,持有 “达芙妮”的永恩国际(香港交易所代码:0210)、拥有“千百度”品牌的鸿国国际(在新加坡交易所挂牌)均已上市,鸿星尔克也在新加坡买壳成功,中港鞋履、动向和安踏也都即将开赴香港,包括康奈、特步、喜得龙、匹克、德尔惠、乔丹、361°、金莱克等品牌都已开始迈入上市程序。
《中国服饰报》这样描述中国鞋业市场的资本竟逐战:资本的力量已经正对高速发展而又竞争激烈的鞋行业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上市也许是具有10年以上品牌历史的鞋业品牌求得突破性发展的一个好办法。这类品牌如今都走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提升和突围期,这种提升和突围涉及到产品开发、渠道掌控、信息系统建设、品牌文化塑造、企业制度健全、管理能力以及资源整合能力等各个方面。
最强大的资本——市场竞争格局改变
温州鞋业品牌已经不得不面对比自己强大数倍,甚至数十倍的资本掠夺者。
这个强大的掠夺者,他们有可能是刚刚上市就募集到100多亿资金的“百丽”,也可能是短期内极有可能上市的福建运动品牌,还有可能是资本市场上的其他未知对手。总之,一切资本市场可以看见和看不见的手,都有可能市场强大资本柔弱的温州鞋业品牌这里掠走一切。这些掠夺者共同的特点是,他们都是上市公司,他们拥有远远超过温州鞋企的强大资本实力,他们对目前温州鞋业品牌在国内二、三级市场上的市场份额、渠道、品牌、人才都垂延欲滴,他们都欲瓜分最大份额的市场。
“选择与决定的智慧,我们预计仅在这三年间。”
我们预料,假若温州鞋业品牌不能在2010年前采取有效措施迅速稳健进入资本市场,募集企业扩张所需资金,就很可能会失去自己,连同自己的渠道、品牌、人才、利益。温州鞋业品牌所面临的危机,绝不是单单哪一家企业的危机,我们稍有怠慢,将失去最佳跨越时机,完全有可能波及整个温州鞋行业的利益。
其实,我们观察这几年温州鞋业品牌的发展,是一个缓慢而深刻的过程。自2002年以来,温州鞋业品牌的行业竞争格局已经非常明显,第一梯队主要以红蜻蜓、奥康、康奈为主;第二梯队主要以日泰、蜘蛛王、吉尔大为龙头,第三梯队的品牌就非常多了,比如德赛帝伦、澳伦、统邦、顶派、赛王、杰豪等等。
当前,温州鞋业品牌的第一梯队大都处在企业管理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附属品牌运营等几个主要方面,而第二梯队主要是在搞终端形象、市场开拓、产品研发等初步阶段,第三梯队主要以创立品牌、或代工、或外贸、或渠道建设等方面努力。
在进入资本市场这一重要策略上的反映迟钝,是温州鞋业品牌最大的失误。这直接导致了中国鞋业市场竞争格局的巨大变化。
原本,中国鞋业(皮鞋类)竞争格局是,高档鞋主要以洋品牌及百丽为主,市场份额稳定且明显,竞争激烈程度相对较低;中档鞋以红蜻蜓、奥康、蜘蛛王、意尔康等为主,市场排名基本稳定,但在二三线市场上竞争仍然非常激烈;低档鞋基本没有什么品牌,但却是最大的消费市场,约占到鞋类总消费额的70%以上。整个市场竞争相对比较协调,没有垄断性品牌出现,也没有控制性市场的存在。
但现在,随着百丽的成功上市,她将进一步蚕食二三线市场份额,并及有能收购或组合一些具有市场、渠道、品牌等多方面优势的鞋企。中国鞋业竞争格局将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百丽壮大后,各种产业资源、媒介资源、政府资源都向其自动靠拢,一些没有行业或产业竞争实力的企业,只有为他们服务,将逐渐沦落为其OEM供应商,或是产品和市场的补充。在二三线市场上的成功,也将被反脯到一级市场。这样会使得中国鞋业品牌的竞争格局发生全面变化,市场份额也将明显失调。几年之后,有可能会从市场上消失一部分曾经叫得挺响的温州品牌。
最直接的危机——终端和人才的丢失
危机首先体现先在销售终端的丢失。
笔者近日在湖南长沙调研市场时发现,在最繁华的步行街——黄兴南路步行街上,所有被商家认为是最好地段、最大店面、最佳空间和门头的店面,全部被运动、休闲服装品牌所占据。在这条街的43家鞋类专卖店当中,只有9家皮鞋专卖店,而我们所熟悉的众多温州知名鞋业品牌只有红蜻蜓一家,但占据了3家门面。但除红蜻蜓之外,温州还有奥康、吉尔达、康奈、日泰等众多知名鞋业品牌。是温州其他鞋业品牌不想进这条商业街吗?是他们不想租到好的店面吗?是这里没有市场吗?显然都不是。面对那么多好的店面,温州鞋业品牌显得有些无奈。
笔者调查发现,不仅是长沙,在南昌、杭州、武汉、太原、长春等国内诸多一线城市,甚至在越来越多的二三级市场,温州鞋业品牌越来越多地失去好的店面。好的店面一旦失去,就有可能失去一片市场;市场一旦丢失,就是丢失了发展机会,即便拥有再多再好的店面,也有可能无法挽回已经造成的损失。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