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纺织网行业分析师陈晓燕认为,尽管不少从事加工贸易的纺企在出口成本大幅上升以及贸易摩擦加剧的情况下有拓展内销的意愿,但绝大多数企业不敢轻易“试水”,其主要原因是融资难、市场风险、经销商诚信不足拖欠货款以及担忧知识产权被侵犯等,大大影响了企业内销的积极性。
据悉,出口企业要转向内销,往往要突破重重障碍:一是资金压力,开发新产品、创建品牌以及开拓市场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二是市场风险,因不熟悉国内市场,长期只从事OEM的企业初次“试水”零售往往会遇到较大风险,而且还有可能遭遇知识产权被侵犯或收货款难等问题;此外,相关政策门槛,也让不少纺企举棋不定。
出路——有的放矢集中创新尽管由出口转向内销可能会遭遇重重困难,但当前我国贸易顺差压力与日俱增,国际贸易摩擦日益增多,出口转内销开始被看作是消化国内巨大产能的出路之一。与此同时,城镇和农村人均收入继续稳步增长,也为国内服装市场消费升级提供了强劲动力。
此外,人民币持续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以及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等综合因素导致出口利润日趋稀薄,也在无形中促使企业学会出口和内销两条腿走路。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服装产品的低端市场已处于饱和或接近饱和状态,加工贸易企业要转向内销,必须冲刺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中高档市场。该人士建议,外销企业进入国内市场,首先要明确目标,制定详细的推进计划。要学会借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如聘请专业的咨询公司来帮助企业做好规划等,“这样不仅可以为少走弯路,节省不必要的浪费,还可以提升企业的整体运作能力”。
该人士也坦言,政府应从鼓励内需、减少储蓄等方面多做文章,促使国内纺织服装企业尽快在内销市场方面有更大的作为。而出台鼓励消费的实质性举措应当成为下一步促进内需政策中的关键问题之一,这也是减缓纺织行业日益突出的产能过剩矛盾的最佳途径。
谈及纺织制造业的发展时,孙瑞哲认为,产业集中度是中国纺织服装业下一步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我国纺织业正面临由单纯的产品创新向产业链集中创新转变,同时,整个产业也将向非价格竞争因素,诸如知识产权、区域发展、贸易环境等转变。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