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
未来的日子里,我必须加紧学习。原先成功是靠抓住机会,今后靠的是创造机会。———美特斯邦威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周成建
人只有通过学习,才会认识到自己的无知。这是一个简单的逻辑。让自己知道自己还有什么不知道,就要学习。———深圳歌力思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夏国新
企业要做专,做大,做强,要有所发展,管理者就必须实现从干到学、从干到管、从干到想的飞跃。作为一个企业家,要会学、会说、会想、会做,缺一不可。———红黄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显东
代表人物:夏国新(深圳歌力思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故事:
今年,“歌力思”的员工都在读彼得•德鲁克的《管理:使命、责任、实务》。去年,他们人手一册的,是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再往前,“歌力思”员工读的是一本名叫《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书———仍是德鲁克的著作。
夏国新说:“我们在管理上认准了德鲁克。”
服装业流行着“离破产永远只有3个月”的说法,“歌力思”如何面对这个压力?
“除了学习,别无它途。”夏国新所说的学习似乎比一般意义上的学习具有更广泛的内容,这是一个把企业所有行为分解为一个个学习环节的过程。
“歌力思”有三个“意识促进中心”,学习意识促进中心是其中之一,其主要任务就是组织公司员工学习,并通过一定的方式帮助员工形成学习意识。2005年,夏国新又倡导成立了“歌力思”学院。
他认为,一个对员工负责任的企业,除了给员工物质回报外,还要关心他们的个人成长。通过学习,把理念运用到实践,与同事交流、分享读书的感想,通过比较,发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促使自身不断进步。
什么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夏国新的答案是:读书。
他还认为,真正的学习是自我学习。他为此在公司内营造学习气氛,推动学习进入自我良性循环。
“我做这种推动有许多年了。我体会到,这绝不是一两天的事情,而是一个困难而漫长的过程。”夏国新说。
夏国新本人就是一个学习积极分子,每天早晨起来,他都看上两个小时的书,然后才去上班。即使出差,他也是书不离身,在飞机上看,在宾馆里读。几乎每次出差,他都会抽时间到当地书店里买上一大摞书籍。
夏国新说:“人只有通过学习,才会认识到自己的无知。这是一个简单的逻辑。让自己知道自己还有什么不知道,就要学习。”
他十分欣赏李嘉诚,后者每晚7点必进书房,长年坚持不懈。他说,李嘉诚的成功应该是学习带来的,否则没有理由成功。
早在4年前,夏国新就拿到了美国Webster大学的MBA;后来,他又在中国人民大学读了DBA;从2005年开始,他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读EMBA。
夏国新说,学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习本身。
逛店,是除读书之外,夏国新的另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他的一位下属讲述了他们在北京逛店的经历:他们住在宣武门附近的一家宾馆,早晨7点半,夏国新会准时叫他们起床、洗漱,然后去宾馆对面胡同里的煎饼摊吃早餐,再然后,就是逛店,从宾馆附近的崇光百货开始,中友、君太、华联、燕莎、国贸、赛特……一逛就是10个小时。
一天下来,这位年轻的下属叫苦不迭:实在不成了,腿都逛软了。
夏国新答道:你还没跟我去欧洲呢,那才真叫逛呢。
每年,夏国新要去巴黎、米兰等时尚之都两三次。他喜欢独自一个人,坐地铁到处游逛,看设计创意流行,捕捉一些新的变化,感受当地的生活。
“走得很累,非常累,但我非常兴奋。”在公司里,读书,别人比不过他;逛店,他仍然没有对手。
代表人物:叶显东(红黄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故事:
从1997年开始,叶显东上过各种培训班。每节课他都听得津津有味,“像海绵吸水一样”吸收知识。2001年,叶显东去中国人民大学读了MBA。2004年,他再次走进学堂,参加了中央党校民营企业高级研究班的学习。2006年,叶显东原本打算去浙江大学深造,但由于频繁出国考察而未能如愿。
叶显东说,在商场做得愈久,就愈发感到知识的重要,就愈想学习,而越学就越觉得知识不够用。
熟悉叶显东的人都戏称他是“三机不离手”。无论是出差,还是出国,叶显东都把手机、照相机、电脑带在身边,一个都不能少。
每逢出国考察,叶显东都会想方设法把那些不错的服装店面拍摄下来。有人说,叶显东的电脑里存了数万张他出国拍摄的销售终端照片。向叶显东核实这件事,叶显东回答说,照片的确很多,他自己也数不清到底有多少,只知道已经用压缩软件压缩了好几次。
叶显东说,学习,不仅要偷偷摸摸地学,而且要光明正大地学。
他不仅自己学,而且还创造条件,鼓励员工努力学习:叶显东喜欢给公司的干部们送书,2002年送的是《谁动了我的奶酪》,2004年送的是《执行》;“红黄蓝”每年制订工作计划,都会把学习培训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其中,公司规定,每位员工的集中培训和学习时间一年内不得少于36小时,管理人员不得少于78小时,中高层管理者不得少于120小时。在叶显东的带动下,公司先后有6位管理人员参加了MBA研修班的学习。
引擎No.2——思考
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家精神的基石应该是独立思考。优秀企业家首先是独立思考者,是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的推崇者,他们对可能依附于一种组织、力量和观念感到脸红和耻辱。
独立思考的结果,固然有可能使他们做错事,但他们错得“有理有据”,因而改正起来也就“理直气壮”。
在这个充满喧嚣、躁动与诱惑的世界,对于服装企业家来说,具备思考精神,善于独立思考,显得尤为重要。
实践证明,一个优秀的服装企业家必然是一个具备独立思考精神的人。
语录
骑自行车看10米,开汽车看200米,开飞机看方向,我是开飞机的,看方向就行了。擅长无中生有,那才是真正的行业战略家。———杉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郑永刚
中国的服装企业家需要给自己一个良好的生活状态、平静的心态和一个会思考的头脑……要学会思考,学会冷静地面对……现在是中国服装企业家真正开始智慧思考的时候,我们真正进入了一个思路决定出路的时代。———依文企业集团总裁夏华
想得长久,才能活得长久;如果想要活得长久,就会逼得自己想,怎么样才能活得长久;一个企业如果从来没有想过活几十年,就肯定不可能活几十年;思考的长远,与所设定的目标很有关系。——深圳歌力思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夏国新
代表人物:应泽从(天津应大皮革时装有限公司总经理)
故事:
从1992年“应大”成立正式进入“跑道”,“长跑者”应泽从一路跑到了1997年。这时候,在他的面前出现了一个岔路口。
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内皮装市场可以说是热到了“疯抢”的程度。那时的人们以穿皮衣为时髦,皮衣俨然成为一种身分和地位的象征。到了1997年,“皮衣热”骤然降温,国内皮衣市场一片萧条,皮装行业一下子跌入了低谷。
那一年,时值酷暑,全国各地却掀起了一股“皮衣打折”的狂潮。北京、上海、沈阳、广州等城市的各大商场里随处可见“反季节打折销售”的招牌,40多个皮衣品牌争先恐后竞相登场。
应泽从回忆说,当时的情况让人感到皮衣行业似乎已经不行了,业内几乎所有的人都想到了放弃。面对这种情况,“应大”该怎么办呢?最简单的办法无非就是顺应大家放弃的潮流而放弃,转而去做其他行业,或者就是跟着大家打折促销。
然而,应泽从并没有轻举妄动,而是请了一家著名的调查公司,花费50万元对国内皮装市场进行了一次科学调查和预测。结果发现,国内皮衣市场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悲哀。没有迹象表明皮衣将退出人们的生活,问题就出在那个时期的皮衣仍然离不开单一保暖的老套子,普遍版型肥大、款式陈旧、皮料粗硬,跟不上消费者的需求,让人爱不起来。
在应泽从看来,当时呈现疲软状态的国内皮衣市场不仅仍有希望,而且蕴含着巨大的商机。他认为,只要及时跟上时代的变化,敢于变革创新,“应大”乃至整个中国皮衣行业,就完全有可能打开一条生路,迎来光明的未来。
于是,在全国一片皮衣打折的叫卖声中,“应大”逆潮流而动,旗帜鲜明地宣布:“不参与!不打折!不降价!”
逆流而动不仅需要勇气和智慧,而且需要本钱。应泽从反潮流的本钱就是“应大”的产品,就是“应大”本身,就是他的独立思考。
正是在那个时候,应泽从提出了“皮革面料化,皮衣时装化”的口号,拓展了固有的设计和销售理念。
在当时死气沉沉的皮衣市场上,加入了大量时尚化元素的“应大”皮衣却是个异数:不打折,不降价,反而大受欢迎,一路走红,成为市场宠儿。
在岔路口上,应泽从凭借他的独立思考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引擎No.3——合作
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耶克论述道:市场经济是“人类合作的扩展秩序”。
作为一个企业家,能不能和善于不善于组织一个好的团队,并能够形成很强的团队合作与进取精神,是一个企业家能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企业家的关键一环,也是一个企业能不能获得更大发展的重要条件。
现代企业的经营者不仅要正确处理人和物、人和事的关系,还要处理好人和人的关系,需要有统帅和支配生产要素的强大本领,而这些本领的获得主要是靠自己的品质和人格的影响力。
语录:
与美国企业家相比,我们在创业精神上一点儿也不差;但在合作精神上就远不如人家。我们在合作上要虚心向人家学习。——周海江(红豆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我们从来不提“竞争对手”,我们只提“共同进步”。我们一直在做双赢。——郑合明(凯撒[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办企业一定要讲究合作,所谓合作就是把你的企业推向社会,你和大的企业合作,你自己就大了,和强的企业合作,你才有可能强。——辽宁雅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宝福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