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在国内服装浪潮汹涌澎湃的今天,专业的职业装经营却没有得到业内的重视。
但是,一家服装企业却在不事声张的职业装运作中创造出了并不亚于其他服装品牌运作的优秀业绩。
从贯穿整个流程的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到对产品研发的高度关注,再到与一批知名国外企业进行国际合作联合开发面料——我想,大连碧海服装有限公司所做的这一切,不但可以给其他职业装企业带来启示,也可以给一些服装品牌企业带来启示。
大连碧海服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碧海)诞生于1945年。当时,由关东公署建立,为人民解放军制作军装。在抗美援朝时期,碧海专供志愿军被服。
2002年,碧海正式改制,成为了一家民营企业。
从诞生至今的60多年间,碧海一直专注职业装,它在职业装领域开辟出了一块别样的天地。
“碧海是新中国职业服装研发和经营的代表企业。”一位业内人士这么评价。
产品研发与业务拓展
碧海拥有一支强大的设计团队,一直注重产品研发,这是碧海一直引以为豪的地方,也是碧海能赢得越来越多的客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1997年在碧海的发展历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
这一年,碧海集团董事长汤明杰与获得首届全国十佳设计师称号的设计师于泽正握手。一个知名设计师的加盟,正式开启了碧海注重产品设计开发的时代。
这一优势很快就为碧海带来了收益。
1998年,在公安部进行的新式警服的设计项目中,碧海得到了一定的市场份额。那年的新式警服,从设计到研发,再到警服标准的制定,碧海都参与其中。
也正是在这一次合作中,碧海声明远扬。此后,碧海的市场份额越做越大。从检察官服,到法官袍,再到律师袍,不仅采用了碧海的设计,而且都下单到碧海做。
但是,在职业装领域名声越来越响的碧海,并没有因为市场的不断扩大而停滞不前,越来越多的客户反而让它更加注重产品研发。
2004年,碧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专业性的职业服装设计研究院——大连碧海职业服装设计研究院。
2007年,碧海又成立了碧海职业服装研发中心。同时,它还将和大连市服装行业协会所属的检测机构联合建立职业服装检测中心实验室。目前,碧海的职业服装研发中心一共有12名设计人员,其中有高级服装设计师5名。
这个中心包括设计工作室、结构工作室、工程技术部、市场开发部、专家部、形象设计部和信息化部等功能齐全的部门。
这些不同的部门各有分工,却又彼此合作,它们共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合作机制,形成了一条与客户交流—产品设计—形象设计—综合服务的完整链条。
为了更好地做好设计、为客户服务,碧海还经常去基层做市场调研。
和普通服装品牌的市场调研往往在商场、批发市场进行不同,碧海对客户的市场调研往往需要深入到客户工作的场所。例如,为了做好特警服,碧海的设计人员会深入到特警训练一线,去观察特警的各种训练。
努力的付出、周到的服务,使碧海在职业装设计界的名气越来越大。一位业内人士很有感触地说:“许多职业装企业很为客户发愁,总是头痛没有客户。但是在碧海,客户都是主动找上门的,现在是碧海选择合作对象,而不是客户选择碧海。能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
就在今年,碧海又被解放军总后选定为东北战区陆海空三军军官礼服的供应商。到7月末,碧海已经完成了8万多套军官礼服的生产任务,合格率和合体率达到了99.8%。
“如此高的合体率,让我们的客户都感到非常惊讶。”大连碧海服装有限公司艺术总监于泽正说起这一点一脸自豪。
目前,在中国很多非常重要的行业领域的职业装上,都打着碧海的品牌。
于泽正说:“我们的客户,有国家机关的部委办局,也有公检法司和解放军,有银行等金融系统,也有石油系统,还有公共事业、交通系统等。这些客户都是我们非常宝贵的资源。”
信息化与管理服务
碧海还有一个突出优势,那就是拥有一套功能齐全、能为职业装设计、生产、管理全流程提供服务的信息管理系统。
这套信息系统是产学研联合的成果。
目前,这套信息系统贯穿了碧海职业装的业务管理、客户管理、生产计划、质量监控、货物发运、号型归档、CAM控制系统、版型尤其是特殊体形版型的自动生成、包装发运、被装管理等全过程。
例如,当把每个量体裁衣的客户的信息输入这个系统后,系统会把所有的信息自动归类成几种不同的型号,例如,A体160/84的衣服500件。如果碰上特体体形,系统也会自动生成特体服装的型号尺码。
该信息系统还可以跟随整个包装发运、被装管理环节。
被装还需要管理?
这是毫无疑问的。如果不管理的话,就会出现以下场景:
例如,量身订做的服装打包运到了检察院,但是,包装的大纸箱上只标明了每箱有多少件衣服。打开纸箱一看,衣服上面只有简单的型号,哪件衣服属于谁根本不知道。最终,发放的时候现场一片混乱。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