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功能的变化:由于产业区域特征较为明显,以往过多注重市场拓展和加工接单,随着产业的不断升级与转型,企业的发展路径有所不同,诉求的方向和内容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这就要求展会的功能不断延伸和扩充,在产业链的其他方面加以延伸并逐渐完善,努力提升服务档次,使之逐步成为符合现代型企业、品牌公司、传播推广机构、政府、媒体及老百姓都能受益的展会。
展会现场内除了以往较为单一的展示交易功能外,还增加了诸如动态发布、流行趋势展示、系列专题讲座、纺织服装类专业人才交流等内容,这极大的丰富了展会的内容,迎合了不同受众的各种需求。
此外,海外展团及时尚女装的展出比例会大大增加,也将成为亮点之一。
外界对服交会的印象
中国服交会毕竟是个有10年历史但还在不断寻求突破和创新的展会。当前,从一些信息反馈来看,中国服交会给人留下了以下印象:
1.是业内上升速度较快、规模较大的行业展会;有强大的政府和产业基础作为后盾。
2.区域性特色明显;全国影响力有了新的提高;以男装为主,女装、童装、休闲装等百花齐放;招商对象逐渐扩大,即以吸引中外加盟商和接收订单为主,辅以外贸业务和品牌展示、行业发布。
3.对宁波的城市、商务环境、人文及创业氛围甚为认可,认为宁波是个宜居宜商的理想城市。
4.看好宁波的服装企业和企业家,他们信誉度较高;认为宁波服装可持续发展可能性很大。
6.参展品牌定位和格局日益多元,在专业规划、客户资料、信息反馈、长效合作的平台搭建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为企业挖掘商机,提高实效,成为服交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
前些日子,张晓峰陪同宁波市委常委、副市长、服交会组委会主任余红艺前往深圳考察、参观第七届深圳服装服饰博览会。期间,市政府领导仔细考察了深圳会展中心的服务系统、指示系统及管理手段等,并就招商、陈列、展品以及品牌形象等环节给予较为中肯的评价,同时也对宁波服交会在各个环节的提升和完善作出了明确的指示和整改意见,此外,还专程考察深圳市几家著名女装企业,并表示要为宁波“阳盛阴衰”的服装行业牵线搭桥。
政府领导虚心地向兄弟城市取经、学习,并主动热情地伸出合作之手,足以证明政府对宁波服装产业的支持和关爱。
还有,在近期的一次服交会新闻发布会上,有一名记者向主办方领导提问,大概意思是:服装节作为宁波会展中的“长子”,一直是由政府直接操盘的,然而,十年过去了,昔日的婴儿已成年,政府是否还一直“喂奶”下去,何时会“断奶”?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会展业当首先投入市场经济的怀抱,作为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充当什么样的角色以及表现出什么样的职能,将来的服交会又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睿智而勇于创新的宁波人已经给出了很好的答案。今年的服交会,市政府积极吸纳宁波华博会议展览有限公司这家在业内享有美誉的专业机构,作为执行承办单位,同样也表明了政府对专业化运作大力支持的信号和不拘一格行政的务实风格。
服装节“不可忘却的功臣”
十年举办下来的宁波服交会,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同时也提升了城市在会展业的知名度。同时,也有一大批专业人士为宁波的服装行业、会展业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这里有几位典型的代表是可以让业内记住的:
第一位当推服装节八届元老、具体执行操办者陈国强先生。他从一个业外人士到如今拥有了中国服装协会产业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中国流行色协会副会长、浙江省服装行业协会副会长等头衔,以及被授予的众多名牌大学的客座教授荣誉,是与宁波服装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他为推动宁波服装产业、会展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做出了突出贡献。
还有一位不得不提的业内人士,虽然他不是宁波人,却长期以来对宁波的服装产业及服装节付出过巨大心血,对于宁波的服交会更是倾注了他全部的智慧和热情,他就是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大鹏先生。
陈大鹏在到服装协会之前是在贸促会工作,对会展业非常精通,来到协会以后更是全身心专注于全国服装产业的发展和提升。对于宁波,陈大鹏有着说不完的感情,记得当时中国男装博览会的概念就是陈大鹏和陈国强一起提出来的,只可惜没有很好地被沿用下来。
对于赴国外参展和引进跨国采购交易,陈大鹏更是感触尤深。宁波服装业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特点,将其树立为服装行业的一杆旗帜一直是陈大鹏最大的心愿。而服交会则是宁波服装产业的一面镜子。每年服装节期间的中国服装论坛、流行趋势发会等都是陈大鹏亲自督阵并主持的。同时,每年的服交会之前,组织班子总是要聆听他对宁波服交会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宁波服交会的成长是伴随着陈大鹏等一大批国内服装行业领导及专业人士的无私奉献指导而一路走来的。
还有很多服装节“不可忘却的功臣”……
对发展服装产业的一些看法
关于中国服装产业未来的发展,张晓峰表示:虽然这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但可以用最简练的语句来回答。过去的不谈了,中国服装业将来要发展得更好更快,以下几方面不得不谈。
1.建立全行业纵向管理机制,在充分发挥区域特色的基础上,合理布局、明确分工、细分要素、整合资源,做到有序规划、有效调配、有力竞争。
2.抬高企业准入门槛,防止低层次恶性化竞争。对新老企业进行全面普查和审核,对业绩不良的企业应提出整改意见,对业务渠道、劳动力成本、技术改造、能源消耗以及社会责任等方面予以评估,杜绝社会资源和民间资本的浪费和流失,必要时,要动用政府杠杆或委托专业机构受理,做好相关统计和服务工作。
3.积极引导参与国际竞争和交流,努力摆脱劣势被动局面;政府或行业协会要积极倡导企业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减少一些互不得利的行为和负担;要为企业搭建真正的国际合作平台,要从实质上分析研究企业或品牌运作规律和模式,不急不躁,不急功近利;制订合理、科学的扶持政策,提供宽松的创业环境,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提升我国服装产业,才能有利与参与国际竞争。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