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机械新闻
纱线“弱环”给织机带来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2007年08月16日 来源: 中国纺织网  
 

       
  3.2 因此我们首先要研究产生“细节”的主要部位和原因,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才能从源头上加以解决。经过分析,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3.2.1 末道并条的细条是产生细节“弱环”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在末并后再没有并合的机会,因此末并条的条干不匀就决定了细纱的长片段不匀,条子的细节经粗细纱的300倍的牵伸后变成细纱中较细的一致性。这一纱段在粗纱、细纱工艺过程中产生的“细节”将比正常纱段所产生的细节还要细,就有可能变成“弱环”。所以我们认为在细纱同样工艺过程中,条子和粗纱的细节是产生“弱环”的主要部位,因此我们除了要重视细纱的条干不匀,还必须重视并粗的条干不匀。]
       
  3.2.2 牵伸传动系统中,各罗拉起、止动的时间差,尤其细纱的牵伸传动系统。
       
  3.2.3 粗纱卷绕系统在起止动时张力波动造成粗纱的开关车细节。
       
  传统粗纱机在起动和关车时,由于牵伸和卷绕两个传统系统的传动链不同,能动惯性不一致使前罗拉引出粗纱条的线速度和锥轮传速纱管的卷绕线速度不同,这种不匹配的速比具体表现为起动时卷绕时间快于引纱时间,关车时引纱时间快于卷绕时间,于是在开关车时就会产生大量细节。而粗纱机在纺纱过程中频繁的开关车是不可避免的。
       
  第2、第3实质上是相同的问题,俗称开关车细节都是由于停、开车进传动的时间差造成的,虽然它是偶然发生的,但在某些设备条件下是不可避免。
       
  3.2.4 在此还需指出的是,上述单一因素到成纱不一定是“弱环”。因此弱环必然是细节,而细节不一定是“弱环”,只有细到一定程度,其强力不足以适应引纬张力而造成断头的才是“弱环”。另外“弱环”是叠加效应的结果。也就是并条的细条加上粗纱或细纱的某些因素造成的细节(当然也包括粗、细纱开关车细节),两者相互叠合在一起,就很有可能形成“弱环”。所以我们必须从源头抓起,要重视并条的细条。
       
  3.3 根据以上分析,上述诸问题用基础性工作是解决不了的,为此宜采取以下措施:
 
  3.3.1 并条机加装自调匀整装置。
       
  并条在使用自调匀整装置后,熟条支数不匀率显著下降。5米重不匀一般可低于0.4%,最好的在0.15-0.2%之间,由于熟条支数不匀率的下降,必然影响细纱支数重要不匀率的下降,使成纱条干CV%值和成纱强力CV%值下降。虽然单纱平均强力或品质指标增加不多,但由于平均值以上、以下(即CV%值)差异减少,使细纱最低强力有所提高。
       
  据乌斯特公司1993年8月第39期的报导,成纱支数不匀率在小余2.0%时,纱的薄弱点即最低强力是低于平均断裂强力的60%;成纱支数不匀率从 1.8%降到1.3%时(相当2001年乌斯特统计值精梳14.5tex纯棉纱支数不匀率从50%水平提高到25%的水平),纱的薄弱点即最低强力的下限将提高14%。这对后工序的断头尤其降低无梭织机的断头,对提高下工序的质量和效率都提供良好的条件。
       
  并条机的牵伸形式和并条自调匀整装置的形式较多,但不管那种形式所选的自调匀整装置必须是“开环短片段伺服牵伸自调匀整装置”。因为它是先检测后调整,并且修正长度极短,最短可达2.5mm,采用伺服电机使调整精度提高,速度差极低使质量得到保证。
      
   在并条采用自调匀整装置后,精梳后并条可采用一道,同时可解决棉条过熟问题。最近在苏州召开的并粗工艺技术研讨会上,已明确肯定精梳后采用自调匀整并条机一道的工艺流程。同时也指出有条件和需要的工厂,普梳产品也可在二道并条机上采用自调匀整装置。
       
  3.3.2 粗纱采用电脑粗纱机
       
  为解决锥轮粗纱机的开车细节,80年代末,日本丰田公司FL16型粗纱机在筒管驱动结构上装有离合器,在停车前先脱开离合器放慢卷绕速度,使前罗拉和锭翼间的纱条放松一些,在再开车时不会有过分的拉伸、防止细节产生;瑞士立达公司F1/1a型粗纱机,可根据需要进行慢速关车,使粗纱不产生关车细节;德国青泽公司660型粗纱机,则采用慢速启动方法,先慢速再正常速度约20-30秒,因此也可防止开车细节的产生,德国英果尔斯达公司FB-11型粗纱机(现已并入立达)用PIV代替锥轮,用预制脉冲式张力补偿装置来解决细节都取得一定成效。
       
  近几年来粗经机已取消锥轮,改用电脑控制,这比英果尔斯达用PIV装置更先进科学,使前罗拉输出和卷绕同步进行,彻底解决了开关车细节。某机械厂的电脑粗纱机在石家庄国棉一厂作了100 次点动测试,粗纱条干无明显开关车细节产生。
       
  粗纱细节和并条细条一样,都是细纱“弱环”的产生根源。只要用传统粗纱机一定有开关车和断头,一般每天三落,如每落断二根头则一台粗纱机一天将产生近1000个细节。
所以目前喷气织机用纱,前纺仍为传统的锥轮粗纱机,可考虑更新为至少二电机的电脑粗纱机。
       
  3.3.3 细纱牵伸传动系统的改造
       
  我们现在细纱牵伸传动系统是由车头传动前罗拉,再由前罗拉传动后罗拉,再传动中罗拉,简称1传3传2。这种传动方式不仅传动系统繁杂,维修不便,尤其当前罗拉已起动,而中罗拉要经三罗拉起动后再传动它,因之中罗拉的起动和前罗拉之间有个滞后效应,结果产生一个细节,但同时三罗拉已起动而中罗拉尚未动又产生一个小粗节,所以1传3传2方式每次开关车时就产生一个细节,一个粗节,这个现象我们在石家庄二棉经多次观察试验是肯定的。
       
  这个现象在国际上已引起注意,因此国外新型细纱的牵伸传动改由二个电机传动,即前罗拉一个电机,中、后罗拉一个电机,使三个罗拉同步,解决了开关车细节。但对老机改造是比较困难的。我们的措施是参照德国绪逊公司的牵伸传动系统改为1传2传3,即前罗拉传动中罗拉再传动后罗拉,简称XF1牵伸(即由河北先锋机械厂的改造型号)。这样改变虽然不能消除细节,变成了二个小细节,同时也由于前罗拉立即传动中罗拉,因此这个细节短了、小了。某厂在A513W细纱机上改造结果是改前单层硬皮辊(80º)细节73.2个/km,改后XF1型传动为39个/km,比原来下降近50%,后又改用新型尼龙上肖后下降为21个/km,效果比较明显。
       
  细纱牵伸系统造成的开关车,也可在管理上解决一部份,如吃饭不关车虽可解决一次开关车细节,但落纱开关车仍不可避免。因此河北石家庄、邯郸、秦皇岛等棉纺厂早在90年代结合牵伸摇架改造时改为XF1型传动形式。
 
  4、抓棉纺工程中的瓶颈,解决纱线中的瓶颈。
       
  并条工序是棉纺工程中的瓶颈工序。首先是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成纱质量,其次并条机 产质量的波动将影响后纺5000~10000锭的生产,第三它的设备投资仅占整个棉纺投资的4%,加上粗纱也在10%左右。但它所起的作用对细纱条干、细纱重不匀以及解决“弱环”都有决定性的作用。因之并粗的改造从改造后的效果看应是明显的。
       
  如果我们在原棉中使用15-20%的长绒棉来解决“弱环”,则原料成本每吨纱将增加1200元,按万锭14.5tex精梳纯棉年产近1000吨,则每年在原料上投入为120万元,如果用二台自调匀整并条机、二台电脑粗纱机进行改造,一般一年半左右就可回收投资。尤其改造是一次性投资,所以其经济效果还是可以的。为此我们要抓住并、粗这个瓶颈来解决纱线“弱环”这个瓶颈。
 
  5. 小结
       
  5.1 在喷气织机上生产过程中,毛羽及弱环是影响喷气织机生产效率及质量的主要因素;
       
  5.2 对喷气织机用纱,不能用我们传统的质量指标来要求,尤其对细纱单纱最低强力要有明确的要求,可以作为对纺部的内部质量指标考核。细纱单纱最低强力暂时可以按照2001年乌斯特统计值中单纱断裂强力值85%为最低要求。
       
  5.3 解决细纱“弱环”必须从源头抓起,为此建议精梳后并条采用开环短片段伺服自调匀整的并条机一道,有条件的在普梳纱也可在二道并条采用自调匀整装置,粗纱采用电脑粗纱机、细纱的牵伸传动系统改为1传2传3的XF1型牵伸传动。
 
  5.4 在经济上无论从性价比还是投入产生都是合理的。


 

上一页

 
  打印   编辑信箱
相关新闻
 
v 姜鹏飞:缝制机械行业推广如何推开服企大门 08-16
v 晋江纺机“达芬奇”挑战荷兰“毕加索” 08-16
v ITMA 2007国际纺织机械博览会展商数量创记录 08-16
v 国内缝制工艺特种机市场有待开发 08-15
v 经济运行整体趋好 高档设备保持旺销 08-14
v 天门纺织机械沈方勇:高开低走波动较大 08-14
 
 
 
发步招聘信息
 
 

 

旗下站点:服装网  服装人才网  纺织人才网 京ICP证030536号
网站简介 站点导航 本站服务 您的建议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客户留言
Copyright @ 2002-2009 Ccaf.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