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东南亚地区服装产业不断地发展,该地区已经成为世界服装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而其巨大的缝制机械市场商机也吸引了众多国内缝机企业的关注,成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必争之地。目前,已有不少缝机企业成功地开拓了东南亚地区市场。借鉴它们的成功经验,对其他欲进军海外市场的缝机企业来说,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年来,随着世界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的上升,以及东南亚地区各国服装产业的不断发展,许多跨国服装公司将生产重心转移到生产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地区国家,致使大量的国际服装生产订单流入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市场,并且这一现象还有不断发展的趋势,这也为我国缝制机械行业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
而我国缝制设备近年来在产品技术、质量乃至国际竞争力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与提高,许多国内缝机企业在巩固国内市场份额的同时,也跃跃欲试准备到国际市场上一展身手,因此市场潜力巨大的东南亚地区缝制设备市场成为了我国众多缝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重要突破口和必争之地。如今,以飞跃、杰克等为代表的部分行业骨干企业已经成功地打入了东南亚地区市场并赢得了当地采购商的广泛认可,在交出了一份出色的市场业绩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开拓东南亚缝制设备市场的经验。
尽管这些缝机企业成功开拓东南亚地区市场的经历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通过不断摸索东南亚市场的特点,提高自身产品的适应性等方法来赢得东南亚客商的青睐。那么让我们分享一下企业的成功经验吧。
针对市场 开发适应多样化需求的产品
作为世界缝制机械制造大国,我国的缝制设备产量占世界缝制设备总产量的70%以上,而我国缝制设备产品凭借成熟的技术、稳定的质量和优惠的价格深受世界各国采购商的青睐,并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目前,我国出口的缝制设备产品以物美价廉的传统低端机型为主,这使我国缝纫机产品在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东南亚市场深受欢迎,产品畅销东南亚各国缝机市场。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缝机企业可以采取低价竞争的手段来扩大市场份额,因为这不但会最终导致企业有销量却无利润,也会造成国内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我国缝机企业只有充分发挥自身产品优势,开发出适合东南亚市场的、价廉物美的产品,才能真正在东南亚市场上站稳脚跟。
随着东南亚服装产业发展迅猛,各类服装企业生产的服装产品种类日益丰富,这就要求缝机企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确立自己企业的产品定位,树立超前开发新产品的意识,以适应当地服装机械市场多样化的需要。国际上流行的“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模式是一种有效提高企业赢利水平的生产模式,所以只要我国缝机生产企业开发出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服装生产要求的缝制设备产品,企业就能满足当地服装机械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并获得市场的认可和接受。
狠抓质量 以客户满意为最高标准
出口产品的质量不仅关系到一个产品能否成功进入市场,更关系着一个企业,乃至国家产品的整体水平和形象。
缝制设备产品属于工业类消费品,作为缝制机械行业的下游行业企业,服装企业对缝制设备产品的质量要求比一般产品更高。而随着缝制机械产业升级步伐的加快以及国内企业与国际同行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缝机企业认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某台州缝机企业负责对外贸易产品质量工作的小王表示:“不管是采取直销模式还是经销商代理模式,在我们的缝制设备产品远销海外市场过程中,由于我们在海外配备的技术维修团队相对有限,如果产品质量不过关,一旦发生故障就比较麻烦,这时候产品质量就显得尤其重要,因此我们从研发、生产的开始就狠抓质量,以客户满意为最高标准,力争做到所销售的每台产品都保持‘零故障’。”
打造品牌 促企业实现长远发展 品牌是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中国缝制机械产品要走向世界一定要有自己的名牌,这已经成为行业共识。虽然目前我国缝制机械行业内已形成了一批名牌,但在国际市场上这些国内名牌的影响力还远远不够,无法与国外知名缝机品牌相抗衡。
长期以来,东南亚各国的缝制机械市场一直被日本、德国等缝制机械制造强国的产品所占据,而高端产品市场更达到了垄断的地步,我国缝制设备产品要进军东南亚市场,企业只有通过各种手段不断加强和完善品牌建设,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才能改变这种对自己不利的局面,因此各缝机企业一定要树立名牌意识,加大广告宣传力度。
此外,虽然贴牌生产的产品能够返销国际市场获得不错的利润,但这种生产方式多是为他人做嫁衣,只能作为企业发展的过渡阶段,而从长远发展来考虑,我国缝制机械企业一定要拥有自己的品牌,甚至是名牌,这样企业才具备长远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强化服务 售后服务是关键
如今,售后服务已经成为企业决胜市场竞争的关键。在我国缝制机械行业中,售后服务的滞后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缝制设备产品,尤其是附加值较高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出口。相对于国内市场来说,我国缝制设备产品远销东南亚后,一旦出现故障,维修工作难以及时开展,如果企业不加强售后服务力量,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当地客户解决困难,那么很可能因此而失去已有的客户和市场。为此,有条件的缝机企业应充分利用国家的有关政策,在海外市场设立有效的维修售后服务网网络,以加强和改善售后服务。
随着国内缝机企业实力的提升和完善,进一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及打造品牌国际竞争力已成为眼下国内缝制设备企业的首要任务。现阶段我国缝制机械产业基本完成初步积累,参与国际竞争是中国缝机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同时也是中国缝制设备行业必然发展趋势。走国际化道路、参与国际竞争、打造全球范围内有影响力的品牌将成为我国缝制设备产业由大向强发展及中国缝企实现国际化的重要支撑。
记者感言
目前,我国缝制机械行业的国际化进程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部分我国缝制机械行业骨干企业已在全力打造全球知名品牌,以实现品牌国际化,提高自身国际竞争力。对于行业内的大多数企业而言,如何迅速加强自有品牌的国际竞争力成为一个全球性品牌;如何在高档次、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市场实现全面突破;如何更好地实现国际化、把市场的蛋糕做大等都是现阶段我国缝机企业必须要考虑和面对的问题。
与国内市场相比,国际缝制机械市场的容量和潜力更大。虽然我国是当今缝制设备生产和出口第一大国,但我国生产的缝制设备产品是以科技含量较低的中低端产品为主,产品主要销往南美、东南亚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市场,设备出口总体价格不高,即使出口销量较大,但利润却并不丰厚,这便造成了我国工业缝纫机出口“看起来很美”的局面。
记者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目前国内生产缝制机械的企业较多,大家都想在国际市场分得一杯羹,这就导致了国产缝制设备产品出口竞争激烈。此外,再加上我国缝机企业的整体研发实力较弱,出口产品在核心技术、质量稳定性得不到保障,因此也限制了我国缝制机械产品向国际高端产品市场的进一步拓展。而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内原材料、能源等价格上涨,致使企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产品销售利润微薄,使我国缝机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直接威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要改变这种不利局面,总结起来方法不外乎:提高产品科技附加值、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品牌建设等,可能任何一位缝机企业的管理者都能想到,但真正执行起来就不是那么得心应手了。在国内、国际缝制机械市场竞争中,部分缝机企业企图通过价格战,以压制竞争对手,来提高利润率和市场占有率,但这样做只能害人害己,最终受害的还将是我国缝制机械产业。国内缝制机械行业和企业只有努力挣脱这种以价格战为主的恶性竞争泥潭,才能把自己放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取得更大的成绩,实现我国缝制机械产业由“大”变“强”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