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联合国工业计划署统计,世界名牌占全球品牌不到3%,产品却占了全球市场的40%以上,销售额更是占到了全球销售总额的50%左右。
这样的数字,令人欢欣鼓舞,对于中国丝绸品牌来说,也不啻为一个利好消息。世界市场对高品质名牌产品的格外青睐,为中国丝绸名牌挺进世界大商圈敞开了一扇欢迎的大门。
中国丝绸打造世界名牌不再是画饼充饥的空想,而成为实实在在的奋斗目标。
原因何在?
因为,中国丝绸以其得天独厚的悠久历史、璀璨文化的民族优势,占尽天时;中国丝绸品牌携高科技产品高调亮相"首届中国丝绸节",又抢地利;中国丝绸品牌创出世界名牌,走上联合营销之路,再夺人和。
酒香仍怕巷子深。再好的产品,如果没有有力的营销通道,也会沉没于老巷深处。
营销,将中国的丝绸品牌带出深宅,并在全社会共同关注与努力下,走向世界。
2006年8月创立的中国丝绸品牌专营店,就是这种营销网络战略平台的体现。
如果说中国丝绸品牌营销网络才刚刚起步,前面的路如同一张白纸,那么,一张白纸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搭建中国丝绸品牌营销网络战略平台,实现中国丝绸以自主品牌统一商号进行国内国际发展;把整个中国丝绸产业链上的精英联合起来,形成行业资源共享,品牌优势互补,促进彼此的竞争力,这是做精做强中国丝绸品牌的捷径。
中国丝绸品牌要发展,要开拓,就需要借力借机,联合搭建发展平台。借力,指借政府之力,借行业之力,借企业之力,借全社会之力,营造中国丝绸大品牌之势;借机,指借"首届中国丝绸节"之机,借2008年奥运会之机,弘扬中国丝绸大品牌之名。
宏图展现于眼前。创建世界丝绸大品牌,实现中国从丝绸大国到丝绸强国的梦想,"新丝绸之路"从现在启程。
唯有如此,中国丝绸品牌营销网络,在这种大环境下,1+1才会永远大于2。
前不久,有关部门针对2008年奥运会期间来我国的外国朋友购买商品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能够代表中国悠久文化又便于携带的商品,唯有中国丝绸。
但是,到哪里才能够买到这些真正代表中国丝绸品质,体现中国丝绸悠久文化的名牌产品呢?
2006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京召开。会议期间,赤道几内亚总统的夫人来到北京友谊商店,七个半小时的时间,总统夫人认真挑选了几十万元的中国丝绸产品。看着眼前堆满的商品,总统夫人意犹未尽,希望能够有机会再来中国。
2007年8月10日,“首届中国丝绸节”在北京开幕。近30家国内优秀丝绸企业云集北京,“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局面终于打开。
中国丝绸品牌从此告别单打独斗的营销局面,开始联合搭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集体出击。
“礼品体制”下诞生的品牌终会“水土不服”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丝绸企业的进程,与中国特定时期的大环境密不可分。十几年前的中国丝绸企业,除了以OEM为主体外,还兼顾着生产一些内销产品。调查显示,这些内销产品的销路,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国内市场,而是作为礼品生产的。
当时,主要的省会都有丝绸进出口公司,当地政府为了公关的需要,会到当地最大的,也是最权威的丝绸公司或企业寻找丝绸产品作为礼品。那时的丝绸产品品种并不很多,基本上就是领带,丝巾,睡衣一类。
外贸带来的订单利润,牢牢地吸引着丝绸企业。国内市场的风云变幻,几乎影响不到他们。为了特定的需求诞生的丝绸品牌,带有浓烈的时代烙印。
除了生产特需的产品外,丝绸企业依旧躺在OEM的订单上,眼睛盯紧外面的市场,为每一笔订单的按时交货、保质保量煞费苦心。
为了不被国际市场丝价跌涨所左右,实力强大的丝绸企业建立了庞大的产业链,从种桑养蚕到最后制成成品。但是,即便这样,也无法成为坚不可摧的壁垒,因为没有话语权,中国丝绸企业依旧有着无法摆脱的忧患。只是这份忧患时而强烈时而淡薄。
于是,中国的丝绸企业也开始将眼光收回,投向国内。企图看清楚国内市场到底有多大的空间,到底有多大的潜力,到底有多少赢利的机会。
丝绸企业想做国内市场,想创立自己的品牌,想尝试着分一杯国内市场的羹。但是,强大的OEM惯性,使得企业与OEM就像血与水一样密不可分。找不准市场定位,销售不畅,推广不利,本土企业在国内市场却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
庞大的产业链,使得企业在做品牌的时候显得很累;看似齐全的品种,却没有做精做强的产品;设计的陈旧,营销的困惑,推广的不利。企业犹豫地迈出的一只脚,又收了回去。
中国的丝绸企业,就在这种创牌的艰辛与外销的订单利润之间犹豫彷徨着。
设计 营销 推广 丝绸企业发展的三大障碍
对于任何一项产品来说,设计、营销、推广都是至关重要的三大环节。中国丝绸业在做内销时,面临的最大障碍也就在于此。
设计、营销、推广,哪一个环节做不到位,产品都会遭到市场无情地淘汰。
首先是产品设计问题。由于丝绸企业长期以来对出口订单的依赖,导致企业十分缺乏围绕国内市场而进行的设计人才的培养。企业自有的设计人才,几乎都是围绕出口订单而设计的。很多企业以为外销好的产品内销也会不错,殊不知,订单的产品是人家的,不是我们自己的,不是建立在国内需求的基础上设计的,以致造成设计好的产品与市场无法很好对接。
其次是营销管理与市场通路问题。由于丝绸企业长期保持“重外轻内”的产业格局,缺乏正规营销力量的培养。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市场,企业往往束手无策。而国内市场尚不具备对丝绸品牌的呵护氛围———丝绸品牌进商场难,进了商场要经营下去更难。
缺乏健全的营销网络,市场通路不畅,成为企业在创牌时期遇到的最大困难。
最后是推广宣传问题。目前丝绸企业创牌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不可能也无力拿出高昂的推广宣传费用,因而造成广大消费者对丝绸品牌(尤其是高档丝绸品牌)的消费缺乏认知。
推广宣传工作不及时不到位,消费者对丝绸的认知就会永远停留在传统的概念上,认为丝绸老土,难打理,价格贵。
除了设计、营销、推广三方面的问题,丝绸企业还存在其他一些问题,影响着企业健康发展。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