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经营成本的不断提高,纺织业要创新思路,实施产业升级战略,走向高新化、品牌化、国际化。这是在日前召开的江苏省江阴市纺织行业结构调整推进会上,江阴众多纺织企业形成的共识。
江阴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的首批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之一,纺织业是该市的传统支柱产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416家,2006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34.6亿元,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31.6%。但江阴纺织业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化纤所占比重达33.11%,毛纺占比重25.39%,而最终成品服装仅占13.5%。由于占比重较高的原料及中间产品的利润不断受到上下游的挤压,企业经济效益难以提高。特别是今年以来,受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率下调的双重夹击,一批纺织企业面临重新洗牌的处境。企业已经感到,纺织业非调整不可,别无选择。对此,他们冷静分析形势,调整发展战略,创新发展思路,重点要在高新化、品牌化、国际化上求得突破。
一是加快技术改造,推进传统产品高新化。要提高研发能力,利用产学研结合这一创新平台,进行实用性的技术改造;集聚人才优势,引进高层次研发创新人才、全球化市场营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多元化发展人才。采用国内外先进装备改造传统纺织企业,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装备自动化。
二是加快品牌建设,推进纺织产品品牌化。在培育品牌过程中,要提高产品品质,赢得消费者的认可;提升品牌内涵,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人文关怀等方面体现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升华企业品位,形成企业独特的风格。
三要加强对外合作,推进纺织企业国际化进程。要推动企业的融资理念、价值投资理念、经营模式等逐步与国际接轨;要推进人才、技术、市场和管理的国际化,真正由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