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8月份以来,香港正鸿裤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倪德文几乎每天都在武汉汉正街市场和汉川市新河镇之间做着往返的“功课”。将经营部设在汉正街的他,如今在新河镇汉正服装工业城购买了几千平方米的厂房,工厂投产后他开始在武汉与汉川间奔忙。
从汉正街到新河镇全程38公里,已在汉正街打拼了几十年的倪德文,其生意和生活都将因此发生巨大的变化。而即将发生这种变化的人在汉正街市场的老经营户中还有很多。
商贸之“根”留在武汉,工业之“基”置于近邻,汉正服装工业城的动工,正当其时。
新河镇是湖北孝感市下面的一个镇。“这里过去主要靠农业为主。”日前,该镇的负责人指着眼前的一座已经初具规模的服装城对记者说,“这个服装城是2005年8月开工建设的,经过两年时间,已经建成厂房宿舍78套,引进汉正街服装生产企业及商铺190多家。”
谈起建设这个服装城的原因,该负责人告诉记者:“2006年,武汉市汉正街开始进行整体改造,许多传统小企业,特别是服装企业面临外迁。不少老板生意做大了,有扩大经营规模的需求,我们就想,能不能搞个服装加工园区?”
汉正街改造前,经营模式陈旧,传统小商业和小工业混杂,生产方式落后,一直是困扰汉正街发展的顽症。随着近年来现代商业开发模式的发展,汉正街又面临这样的问题:没有汉正街,诸多民间低成本的创业者将难以进入市场;没有现代工业化厂房和设备的支撑,许多汉正街老板的事业将难以壮大。
武汉汉正街外迁加工企业的需求,让精明的汉川人嗅到了商机,他们利用离武汉较近的地域优势,在靠近武汉的新河镇投资兴建了汉正服装工业城,并逐步完善了道路、交通、供电等配套设施,专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为了鼓励服装企业进驻服装城,汉川市对服装城过往车辆免收路桥费。据了解,因为服装工业城女工多,政府还将积极引进男工多的产业。政策支持成为工业园建设的有力保障。目前,汉正服装工业城已经吸引了70多家服装加工企业前来创业,其中已经有28家竣工投产。根据规划,汉正服装工业城一期建成后,将成为一个集服装生产、物流、商贸、信息、企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工业园区,可入驻企业400家,吸纳8万名工人就业。将商贸之“根”留在武汉,工业之“基”置于近邻,成为像倪德文这样的企业家的首选。
“汉正服装工业城的崛起,可以说是以市场为杠杆,企业为主体,生产要素按最优配置的方向不断流动的典型。”
由于汉正服装工业园主要面对汉正街的经营商户,所以在提出兴建汉正服装工业园这一计划的时候,有许多汉正街的商户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甚至一些人还出面阻挠,认为这是在抢汉正街的生意。
不过,看到了建设汉正街服装工业城的长远意义,兴建工业园的计划一经提出就得到了武汉市硚口区和汉川市两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汉川市经济商务局局长高俊涛表示:“我们通过“筑巢引凤”这种方式,把一些服装企业,引进到汉川,做成一个很大的产业。我们要按照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围绕产业配套,形成一种集聚效应。”
正是这种集聚效应,让汉川市政府尝到了“筑巢”的甜头,现在,汉川市政府紧紧依托资源和产业优势,积极引进关联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延伸产业链,共聚集以纺织服装为主体的各类企业282家,成了名副其实的小企业创业基地。
汉正服装工业城总经理李文浦告诉记者:“汉川市政府正在逐步加大对汉正服装工业城的基础设施的投入,这使我们更加坚定了服装工业城的建设信念。我们今年准备投资3800万元,建成污水处理厂及洗水城,主要是加大、加粗服装企业的产业链。
“汉正服装工业城的崛起,可以说是以市场为杠杆,企业为主体,生产要素按最优配置的方向不断流动的典型。”武汉市发改委的一位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流动或者说转移,并非简单的平移和复制,而是脱胎换骨的转型。
武汉“老大哥”的工业产业链伸过来了,但对汉川这个“小兄弟”来说,所承接的,绝不仅仅是个产业,更是社会经济发展整体变革的历史机遇和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