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中国服饰报
企业社会责任考验的是智慧
2007年07月26日 来源: 中国服饰报  
 

  ●新闻链接

  7月11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广东省中山市召开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新闻发布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中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冯煜荣等领导以及相关人士参加了会议。

  中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冯煜荣在会上表示:“国际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未来谁在这方面走得更快一些,谁就在下一步竞争中占据主动,所以中山市政府会在这方面给予高度重视,希望纺织企业界也同样要高度重视,积极参与社会责任体系的推广。政府希望通过这个体系的普及,让中山纺织行业的企业素质、区域形象得到大幅提高。”

  到目前为止,中国共有11个纺织产业集群的114家骨干企业参与“企业社会责任”的项目活动,这在纺织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自2006年4月以来,国家发改委和政府相关部门下发了系列文件和通知,要加大对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的宣传与推广。中山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指定的首批产业集群和生产基地,纺织产业基础良好,拥有上中下游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在休闲服装、牛仔服装以及内衣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产品优势。如今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管理体系的CSC9000T“10+100+1000”项目的启动仪式及普及培训在中山举办,是“10+100+1000”在产业集群层面实施推广工作进入实质性推荐阶段的标志。

  社会责任建设推广办公室的专题小组成员会后表示,未来的“企业社会责任”推广活动将会以更多的方式推广。随着企业对社会责任的理解更加准确,社会责任给企业带来的正面影响也越来越多,这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6月初,八国首脑分会邀请中国、巴西、印度几个大的发展中国家作为观察员参加会议,核心话题就是关于全球气候变化。会议最后把矛头对准中国,说中国经济发展过快,对全球气候的变化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他们说这个话是基于什么呢?

  中国政府前一段时间不断在新闻媒体上表态,说中国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西方的工业国家听到这话,马上对此大做文章,言下之意是:看,你们自己都承认“牺牲环境”了。

  几乎在同期,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社会责任建设推广办公室主任孙瑞哲去美国考察,参加杜邦公司的一个“科技创造奇迹”活动,杜邦公司宣布自己开发了一个“玉米提炼工程”,能把玉米分解成糖、酒精、纤维等12种元素,该技术高举美国新能源政策、节能环保旗帜。孙瑞哲在会后和杜邦公司总裁聊天,问他:“你们这么倡导节约能源、环境保护,为什么大街上跑的车却那么大,排气量那么高?”对方想了半天说:“因为我们有三个孩子,所以只能开大一点的车,我的车的排气量就是4.6升的。”孙瑞哲幽默地回答了一句:“您真是太有才了!”

  发达国家把要求提给别人,但对自己却是另一种标准。

  虽然在东京议定书上,对发展中国家没有指标性的要求,但中国还是主动制订长远的规划,把环境保护的义务承担起来。

  事实上,中国政府仔细算了一笔账:过去50年里,中国的发展对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贡献率”只有9%。中国的新工业时代才刚刚开始,世界环境恶化的旧帐又怎么能算到中国的头上呢?

 责任,不仅仅是道德、社会发展层面的问题,在深层意义上,也是智慧的较量。

  正确解读国际环境

  对于国际环境的变化和政策利弊,智者将其视为“竞争的筹码”,愚者将其视为“产品的成本”。天壤之别的想法,得到的也将是截然不同的结果。该不该“承担”社会责任,考验的是企业对环境、政策认识上的智慧。

  有人用了苹果公司的MP3代表产品“iPod”作为这个时代的特征描述,它正好是“Insecury(不安全)、Pressure(压力大)、Over-texed(税费重)、Debt-Ridden(债务多)”这几个英文字母的缩写。每个时代的发展,技术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工业时代是能源时代,石油、煤炭的开发和再利用技术是关键;到后工业化时代,是电子、信息等技术综合运用的时代。现在,中国正处于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各种技术的综合运用时期。这个时代的形态,使很多企业、品牌都拥有时尚的外表,实际上却不堪负重,就像对ipod描述的那样。

  这个时候提“企业社会责任”,是政府转嫁给企业的压力,还是未来市场竞争真正的需求?该不该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或者该怎样承担企业社会责任?———这需要对目前的国际贸易环境有一个客观、充分地认识,才能确定社会责任对于企业的性质。

  近两年,国际社会最显著的变化有两个:第一个是Reach法案。今年6月1日,欧盟出台了关于化学品的注册、登记管理办法,其他国家的化工产品如果出口到欧盟必须要通过他们的检验认证。这大大增加了中国许多产业的出口成本,对中国的企业来说,是彻头彻尾的技术壁垒。

  由于杜绝“不合格产品”的源头是针对各个制造商,而在中国生存数量最多的企业正是这一批批的“制造者”。此时的“企业社会责任”已不由得你选择该不该承担,不承担就意味着被市场淘汰。
  
  第二个就是国际供应链贸易模式的变化。现在整个国际采购的周期缩短了,像ZARA、H&M等成功的品牌,把采购周期从过去一年的春夏、秋冬两季,改为每年八九次,使橱窗和货品充满生机。同时品牌、零售商的合并在西方也是一个浪潮,并且合并的规模越来越大。为了跟他们对接,相关方也必须有更大规模、更集约式的开发,所以要想从单纯的产品制造向全面服务的过渡,就必须把设计、制造、物流、服务整个的体系建立起来,这对中国的纺织服装产业绝对是个挑战。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体现很容易一不小心就变成了“坏了一锅汤的老鼠屎”,而此时中国的纺织品虽然占全球纺织品的30%,但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申辩”,游戏规则在他人手中,我们依然无从选择。

  听上去像是我们“不断在吃亏”并受制于人,如果这样想,这笔帐算得显然太简单了。

  规则可以预期未来,信用可以减少交易中的成本。首先得承认: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的建立,是在以国际化的方式对生产、贸易环节等种种细节进行科学管理,它能使中国企业在竞争条件中“无可挑剔”。

  既然如此,又何必对这样的“无从选择”惶惶不安?
  
事实上,对于国际环境的变化和政策利弊,智者将其视为“竞争的筹码”,愚者将其视为“产品的成本”。天壤之别的想法,得到的也将是截然不同的结果。该不该承担社会责任,考验的是企业对环境、政策认识上的智慧。政府并没有转嫁压力,相反,在企业慢性“衰竭”前敲响警钟,才是“企业社会责任”所应有的责任,同样也是企业应有的智慧。

  正确解读产业竞争力

  市场竞争的环境正在向我们这个只有30%的份额,并且正在失去传统优势的产业提出新的要求:企业社会责任、知识产权、环境保护。

  看清楚“生存环境”的变化,再看看自己所处的产业,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是:中国纺织工业的竞争力在哪里?它的威力有多大?

“威力”已不必深谈:现在我们中国纺织工业在世界贸易份额里占了30%,如果这个产业进一步发展,占到60%,到那时候中国会是什么地位?

  但是,眼下我们只有30%,如何在此基础上继续扩大我们的“份额”呢?

  首先想到的是劳动力成本:中国纺织平均工资在2006年达到了每小时0.55美元,在沿海地区更高,已高出印度等国家。中国整体劳动力成本虽然在全世界范围内仍然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但跟周边国家比,已经失去了绝对的竞争力。

  但是,中国经济发展要靠增量,增量靠的则是工业。因为中国有大量农民要转非农业户口,他们流向哪里?很大一部分是进入工业领域。所以工业是支柱、是基础,没有工业就没有中国的未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和企业沟通的时候一直呼吁:中国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呼吁到现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感到最大的压力来自于“规范政策的出台”。

  市场竞争的环境正在向我们这个只有30%的份额,并且正在失去传统优势的产业提出新的要求:企业社会责任、知识产权、环境保护,而政府相应的约束性政策还没有完全出台,“劳动力逐渐丧失”与“工业人数增加”这两方面在拔河,最终谁胜谁负,“企业社会责任的自觉人数”恐怕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谁能想明白这个问题,谁能平缓解决这两者之间的矛盾,谁就能获得产业竞争力。

  正确解读企业社会责任

  其实社会责任就是把其他人的想法、利益考虑进来,对方则自愿尽心地参与到企业的整体治理和发展中。这一切的平衡和把握,的确需要一个企业具备非凡的胸襟和智慧,社会责任考验的,其实是智慧。

  关于社会责任,在社会上有很多误区。

  很多人说“依法纳税”就是社会责任,也有人说慈善、捐助是企业重要的社会责任,还有人说社会责任只是外贸企业要做的事情……

  这些确实都是社会责任,但并非社会责任的全部。

  在执行社会责任的时候也有很多企业面临一些误区:一些国际组织说认证,认证之后就有出口的通行证,但最后许多企业和品牌并不是通过这些认证才纳入到其他企业的采购体系里的,没有通过认证的并没有失去足够的资格。

  企业开始感到迷惑,企业社会责任是什么?

  孙瑞哲解释说:“企业社会责任首先是自觉自愿。社会责任对于行业和企业来说第一是意味着自律,提升品牌形象;第二是以人为本,通过维护员工的利益最后增强核心竞争力;企业社会责任的根本目标是提升劳动生产力,这是最终目标,通过以人为本,创造好的范围、环境让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

  去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十家企业进行试点,中山是在第一阶段,在第一批启动的十家试点企业集群里的最后一家。一个试点企业要想成为CSC9000T的执行企业,必须走完“初始评估、培训、再评估约6个月的周期循环”。在纺织工业全国走访的企业中,许多企业在这些方面已经做得非常出色,但一直不知自己在产品的“结果”和“过程”方面都已做到世界前列。

  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中国的企业明显分为两极:一种是管理混乱不自知,一种是在社会责任方面已尽心尽责还浑然不觉。

  “在皮尔卡丹讲述自己的成功经验时,我们很多企业诚惶诚恐,并很谦虚地请教,这种谦虚好象更加激发了皮尔卡丹的热情。但我们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固定的成功模式,只有成功的人讲述自己是如何成功的,所以中国的企业需要自信。有很多企业家已经做得很成功了,只是你的模式可能和皮尔卡丹说的模式不一样。”孙瑞哲特别强调,中国真正优秀的企业应该敢于挑战权威,颠覆传统,能在社会责任方面也做到“出色”的企业,绝对有资格向世界叫板。

  正因为有着诸多误解,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决定从2004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普及社会责任的概念。根据中国的法律、国际上的惯例以及行业的情况制订体系,形成了29个相关指导文件,这29个指导文件在企业试点的时候可以直接运用于整个企业的管理体系。

  孙瑞哲说:“体系执行的特点就是通过机制的建立达到持续地改进,而不是像做一次性外科手术那样。另外,强调自律也是重要的一方面,首先企业自己查找问题,在执行过程中管理层和员工同时参与,形成员工和管理者的互动,企业和专家的互动,最后在全行业范围内进行示范和推广。”

  “随着推广工作的广泛开展,目前能“醒悟”过来的企业也越来越多。”社会责任推广办公室首席评论员梁晓晖说,“不要把社会责任看得很复杂,但也不要想得太简单。其实社会责任就是把其他人的想法、利益考虑进来,对方则自愿尽心地参与到企业的整体治理和发展中。让所有人参与进来就必须要健全一个能赚更多钱的内、外部管理制度。企业社会责任关系到政府的,政府会把外部的政策处理好;关系到企业自身的,企业要把自身的产品质量搞好,这就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全部意义。而这一切的平衡和把握,的确需要一个企业具备非凡的胸襟和智慧,社会责任考验的其实是智慧。”

 
  打印   编辑信箱
相关新闻
 
 
 
 
发步招聘信息
 
 

 

旗下站点:服装网  服装人才网  纺织人才网 京ICP证030536号
网站简介 站点导航 本站服务 您的建议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客户留言
Copyright @ 2002-2009 Ccaf.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