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自我调整能力超强 纺织服装行业发展持续向好
2007年07月26日 来源: 服装网  
 

  内需市场开始启动

  自2003年以来,我国纺织服装内销占比持续上升,2006年达到73%,行业增长驱动因素由出口拉动向国内消费转变。经济持续向好、居民收入增加、城市化率提高,为纺织服装的国内消费提供增长可能。2007年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达到19.5%,超过同期GDP增速8.4个百分点。根据国内消费数据看,2006年国内纺织服装零售呈现量价齐升的局面。2007年4月,服装类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率上升为22.3%,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率6.8个百分点。更为重要的是,国内纺织品和服装零售价格指数结束了自1997年以来的8年持续下跌,于2006年6月开始回升。2007年1~3月,纺织品和服装零售价格指数分别为100.9、99.9、100.4和100.5、100.2、99.8,仍然呈现上升趋势。因此业内人士认为,零售价格回升是国内纺织服装消费升级最显著的特征。

  我国纤维产量虽然占全球的30%,但2004年中国人均纤维消费量仅为6.6公斤,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25%,比全球平均水平低30%。可以预计,庞大的人口在高速成长的经济环境下,将被激发出无限的需求潜能,中国国内市场将为中国纺织服装业发展提供一片新的天地。

  人民币升值与退税率下降影响被消化

  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率下调对行业利润的影响基本是一致的,而且影响的都是一般出口贸易。

  人民币升值,若以外币计价的产品销售单价不变,相当于以本币计价的销售单价下降。对于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销售单价的下降能够大部分被原料成本的下降抵消,因此人民币升值主要影响的是一般出口贸易。

  出口退税率下调影响的也是一般出口贸易。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因原料不含进项税,不存在退税问题。

  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率下降是目前行业的最大影响因素。自2005年7月21日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累积升值7.7%。

  而自2004年1月退税率政策调整以来,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退税率已经分别下降4~6个百分点不等。我国自1985年开始实施出口退税制度以来,退税率几经变迁,波动范围在6%~17%之间,目前执行11%的纺织品出口退税率和9%的服装出口退税率。需要指出的是,对出口商品实行全额退税,是国际上实行增值税和消费税的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通行做法,目的是让出口商品以不含税价格公平竞争,因此出口退税不是贸易补贴,而是一种消除出口歧视的中性措施。

  从2004~2006年情况看,行业利润率稳步上升,表明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率下调影响均已被消化。

  行业成本稳中有升

  纺织服装业主营成本构成中,原材料约占65%~75%,人工成本约占5%~10%,是主要的成本影响因素。

  2006年下半年以来,虽然羊毛、氨纶和粘胶纤维出现暴涨,但纺织原材料两大主流品种棉花和涤纶价格平稳,因此行业原材料成本压力并不大。由于全球棉花产需基本平衡,同时中国棉花产量上升导致进口量下降,因此2007~2008年全球棉花价格仍将以平稳为主趋势。

  涤纶价格最大的影响因素是石油价格,多数权威机构预测未来1~2年石油价格也较为平稳,加上全球涤纶产能利用率只有60%~70%,未来涤纶价格上涨空间有限。随着经济增长和本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由于技术进步,生产效率提高,近年来纺织从业人员数量增长远远低于纺织服装产量及销售收入增长,而出口比例下降,内需市场打开,更为纺织服装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型提供条件,因此我们判断未来人工成本10%的年增长速度带来的压力能够被行业消化。

  纺织服装行业产能过剩,一直是困扰行业利润提升的最大问题。2002~2003年,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超过50%,而同期行业销售收入增长仅为16%和23%,产能过剩问题达到白热化。2004年,国务院开始调整出口退税率政策,2005年贸易摩擦升级。同年,人民币实施汇率改革,纺织行业固定资产增速开始下滑,至2006年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降低到5年来的新低,但行业销售收入增长率仍比较平稳,固定资产增速开始与之接近。

  由于产量基数不断扩大,同时产品结构调整及增长方式的转变,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减缓,预计未来三年纺织服装主要产品产量增幅将同比减缓3~5个百分点,产需矛盾进一步缓和。

  产业向高技术与高附加值靠拢

  近年来,国家对纺织产业技术政策高度重视,2005年1月1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新标准的实施将加快企业的优胜劣汰,并将纺织品安全性的生态环保纳入国家强制性标准。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指南》中,科技部支持高新纤维材料的开发和高精密、自动化程度高的纺织生产、包装机械设备的开发。

  纺织工业在“十一五”期间的奋斗目标是:到2010年,中国纺织工业在2005年的基础上,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增幅将比“十五”期间提高1/3,单位增加值纤维消耗下降20%,污水排放量下降22%,单位纤维能耗下降10%。

  生产技术、销售实力的差距使全球纺织服装业的分工脱离产业链的分工,演变为高阶与低阶的分工、高附加值与低附加值的分工。发达国家在退出传统纺织服装生产的同时也保留了优势高技术产品的生产。目前,美国是世界无纺布生产的第一大国,产量占全球总量的四成;是世界碳纤维生产的第二大国,产量占全球总量的三成。日本的碳纤维、新型纤维技术全球领先。而且,发达国家还运用营销网络主导高附加值领域,全球知名品牌服装及零售企业均聚集在发达国家。

  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纺织服装业也取得了很大的技术进步。首先,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其中人均技术、资本占比较高的纺织业和化学纤维业提升速度最快;其次,基础工艺水平指标。如棉纺“三无一精”无梭化率、无卷化率、无结头纱率和精梳纱比例提高,化纤差别化率也提高到35%等等;第三,近年来我国在高新技术纤维如芳纶、碳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的工艺上也有所突破。技术进步将促进差异化的产生,是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的基础,企业将从产业链的低阶走向高阶,并获得高附加值。

  “十一五”期间,我国纺织服装业将立足技术创新,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使产业不断向高技术与高附加值靠拢。


 

上一页

 
  打印   编辑信箱
相关新闻
 
v 建设保定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出台三大措施 07-26
v 沱沱网纺织品专业买家见面会昨日在天津举办 07-26
v 1-6月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61% 07-25
v 商业、旅游、公交三行业职业装换装工作启动 07-25
 
 
 
发步招聘信息
 
 

 

旗下站点:服装网  服装人才网  纺织人才网 京ICP证030536号
网站简介 站点导航 本站服务 您的建议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客户留言
Copyright @ 2002-2009 Ccaf.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