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对我国相关外贸政策变化的预期,2007年1、2月份行业内出现了抢关出口现象,导致了出口高幅度增长,3月份明显回调。预计二季度开始出口增幅将有回落。
1、出口单价平稳上扬,产品结构继续调整。
2007年1~3月份服装平均出口单价2.79美元,同比上升了8.14%。其中棉制服装出口单价增幅最大,达11.86%。1~3月份针、梭织服装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稳定增长,出口单价继续平稳上扬,梭织服装平均出口单价小幅增长3.26%,针织服装出口单价增幅较大,达13.37%。
从出口过万件、出口数量增幅前十名的服装品种来看,出口单价较高、附加值较高的品种出口增长较快,出口产品结构正在趋于优化。
2、广东省位居榜首,梯度转移缓缓推进。2007年一季度,我国服装出口前五位的省市: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和山东省,该五省市出口金额占服装总出口的78.47%。
广东省稳坐服装出口第一位,同比增长33.12%,出口金额占全国服装总出口金额的25.95%,高于第二名浙江省7.72个百分点。
梭织服装出口前五名省市中,北京市、福建省平均出口单价略有回落,其余三省保持“增值型”成长势头。广东省针织服装出口金额增幅较大,同比增加52.91%,出口单价同比增长26.61%,占全国针织服装出口33.26%,远远超过其他省市。黑龙江、新疆、河北省则出现负增长,其中河北省负增长幅度高达-28.62%。湖北、安徽和江西几个内陆省份出口增长可观,外贸加工梯度转移慢慢铺开。
以出口单价增幅最快的四川省为例,出口15万件以上的产品中,有12大类产品单价增幅超过100,其中一些品种出口单价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3、我国服装出口区域多元化程度深化。2007年1~3月份,亚洲依然是我国服装最大的出口大洲,出口金额占我国服装总出口39.94%。我国对非洲服装出口提升较快,对大洋洲澳大利亚等国出口增幅较高,对欧、美及欧、美周边国家出口有较快增长。
日本、美国分别为我国服装第一、二大出口国,对该两国出口金额分别占我国服装总出口的17.76%和17.62%,但是我国一季度对日服装出口同比下降了0.25%,同时对美出口金额同比增长了47.43%。
2006年我国出口激增、位居第四大出口国的罗马尼亚,在2007年1~3月份出口急剧下降了40.55%,位居我国出口国第21位。对保加利亚出口增幅大幅回落,但仍保持72.58%的较高增幅。
2007年1~3月份我国对美、欧服装出口形势有所不同,对欧出现了明显的“价格攻势”的形势,出口单价较大幅上扬,出口数量增幅不高,在欧盟25国中我国服装出口最大的国家依次是德国、英国、意大利和法国;对美服装出口单价则基本徘徊不动,出口数量金额则大幅上涨。
4、一般贸易仍为主流,加工贸易增长较快,边境小额贸易出现下降。
2007年1~3月份,我国服装一般贸易方式出口金额占全国服装总出口的69.94%,比2006年底回落了1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占总出口比重较2006年底提高了2个百分点。
所有出口方式中,只有边境小额贸易方式出口金额出现下降,俄罗斯国内贸易政策对我国与该国的边境贸易产生直接影响。
5、私营企业出口增长迅猛,外商独资企业出口比重不断提高。
从出口企业类型来看,私营企业出口金额为69.1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7.25%,占总出口比重为34.20%,比2006年底下降了近3个百分点。外商独资企业出口增幅达24.41%,占出口比重达到20.94%,三资企业的外销比重由2006年底的31.80%提高到35.86%。
国有企业出口金额也同比仅增长了1.52%。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