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6亿元的超大型商贸集聚区——蓝天市心广场启动建设,投资3.8亿元的现代化商业项目——都市春天奠基。连日来,位于浙江绍兴县的中国轻纺城国际贸易区,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奠基、开工,总投资达58.2亿元,标志着绍兴县实施中国轻纺城市场升级战略正在加速推进。 绍兴县县长冯建荣介绍,今年初,绍兴县按照“国际纺织之都、现代商贸之城”的建设要求,把握市场发展战略,加速推进中国轻纺城的集群化、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建设,大力实施中国轻纺城“611”建设计划,即通过6年左右时间,新建100幢高层企业总部大楼和商贸大楼,三产增加值占GDP比重平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不断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全力在打造国际纺织之都、建设现代商贸之城上取得新突破。
为此,绍兴县规划、管理、招商、营销四策并举,使全县上下提升发展中国轻纺城的认识更统一,氛围更浓厚,措施更得力,成效更明显。
在规划上,一方面不断完善市场规划。目前,中国轻纺城柯北新市场区概念设计方案已编制完成;中国轻纺城商贸城已完成项目设计招标,现正组织规划方案编制;一站式仓储物流中心已完成设计招标并申报了省重点项目,现正组织规划方案编制;东升路市场区三期已完成项目扩初评审,现正组织施工图设计;轻纺城国际会展中心规划方案正进一步修改完善中。另一方面全力加速市场建设。目前,东升路市场区一、二期已分别完成工程量的47.6%与46.2%,三期已全部拆除;柯北服装服饰辅料市场已完成工程量的19.9%;柯东仓储配套区已完成工程量的14.5%。轻纺城国际会展中心二期拆迁已完成95%以上。国际贸易区二期财富大厦、钻石大厦等建设速度加快,有望年底前竣工。
在管理上,一方面大力开展专项整治。根据《中国轻纺城市场管理办法》,依靠相关职能部门与城管安监综合执法大队力量,发挥业主、商会与经营者的积极性,先后开展了交通秩序、消防安全、快餐业、联托运等专项整治。另一方面积极规范营业房流转。通过有效宣传与部门联动,对“炒房”现象保持高压态势。一季度,进中心办理转让转租业务3500余起,超去年全年。
在招商上,围绕东升路面料市场,组建工作班子,出台具体方案,以“境外优先、县外优先、品牌优先”为招商原则,目前已向全国100家大中型纺织面料品牌企业及连续3年参加北京、上海面料展的境外企业发出商务邀请函,共收回县外企业招商意向书近100份。围绕柯北服装服饰辅料市场,相关招商办法已拟订;围绕国际贸易区一期,现入驻企业394家,一季度新增153家,其中境外企业10家。
在营销上,与法兰克福展览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共同举办2007“纺博会”;争取国家商务部支持,全面启动“中国·柯桥纺织指数”编制发布工作,现已成立指数编制办公室并积极开展数据收集、基期数据库建设、计算模型和信息系统设计等基础工作;与北京服装纺织行业协会合作举办时尚北京·绍兴面料之都名师设计展演,直接参与北京240万窗口行业职业换装巨额订单;全面更新中国轻纺城的形象宣传;在国内主要专业市场与重点高速路段设置广告;创立中国轻纺城网站,创办《中国轻纺城》期刊。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轻纺市场交易继续保持良好增速,市场成交53.97亿元,同比增长5.4%;成交布匹5.19亿米,同比增长7.3%;全县纺织品自营出口8.99万美元,同比增长33.9%。
据了解,经历20年发展,中国轻纺城从一条布街起步,现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经营品种最多、成交额最高的布市,2006年,成交额301.14亿元,增长9%,钱清轻纺原料市场2006年成交额197.4亿元,增长14%。纺织面料出口量占全国的近7.1%,成为全球最大的轻纺产品集散中心。
同时,中国轻纺城在绍兴县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已连续5年进入全国十强县的绍兴县,2006年实现生产总值451.17亿元,增长14.0%,人均GDP8047美元,居全省各县(市)首位。另外,巨大的纺织产能为中国轻纺城的提升发展奠定了基础。2006年生产各类化纤147万吨,占全省的18.1%、全国的7.3%;化纤布53亿米,占全省的28%、全国的8.4%;印染布125亿米,占全省的58%、全国的27.7%;拥有近3.5万台先进无梭织机,技术装备水平居世界一流;纺织产业经济总量占到了全国的4.2%,形成了从前道PTA到织造到服装的完整生产链,产业集群优势十分明显。全县已拥有9家上市公司,8个中国名牌产品和8个中国驰名商标,销售超亿元企业达218家。
冯建荣说,现在绍兴县正围绕提升“南北中西”四大市场交易区功能,重点做好中国轻纺城提升发展中的集群化、现代化、国际化三篇文章,确保中国轻纺城在现代专业市场建设上走在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