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纺织集群经济觅创新变局 市场成核心推手
2007年06月19日 来源: 服装时报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市场竟争巳从企业发展战略向产业集群战略演化。产业集群通过协同效应显现出的竟争优势,日益受到关注,成为区域参与国际竟争的骨干力量。要建设制造业基地,提高区域经济的竟争力,路径有很多,但实施产业集群战略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揭示了发达国家通过产业集群带动经济腾飞的规律。美国的硅谷、明尼阿波利斯的医学设备业群、克利夫兰的油和涂料业集群和利福尼亚的葡萄酒业群、马萨诸塞的制鞋业群,都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德国,拥有图特林根的外科器械业群、斯图加特的机床业群、韦热拉的光学仪器业群、巴登—符腾堡的机械业群、纽伦堡的制笔业群;意大利70%以上的制造业、30%以上的就业、40%以上的出口都通过专业化去实现。世界版图由于大量的集群存在,形成色彩斑斓、块状明显的“经济马赛克”,全球财富大都通过这些块状区域创造着。

  最近不知道为什么特别的想吃元宵,可是如果就下一个或两个元宵的话觉得太浪费材料,因为制作元宵需要和面、剁馅、调馅、包元宵,最后煮到锅里,成本不菲,没有一个人为了吃一个或两个元宵,而去用这些烦琐的工序,这就是规模经济。在中国,规模经济的有力体现则是产业集群。

  在经济全球化、制造业一体化的今天,中国产业集群在制造业方面占领了大部分的世界市场。产业集群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中国纺织产业集群经济力的提升也大大促进了中国纺织产业的发展,在此过程中,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兴起,正成为纺织产业集群升级和转型的主要推动力量。

  但是,由于市场竞争的变局的加快和全球纺织产业面对的一体化竞争,发展进程中的困难和症结也暗波涌动:纺织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如何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整合资源,培育核心竞争力?如何根据生产要素的变化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以及如何利用自身的产业优势实现创新发展,寻求产业链的稳健延伸?纺织产业集群经济在新形势下如何寻求一种创新变局,提升在全球市场下的优势竞争力?

  6月10日,由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主办,江苏省服装协会、服装时报社、常州市湖塘镇人民政府承办,在中国织造名镇的江苏常州武进区湖塘镇举办的“中国纺织产业集群经济与专业市场发展论坛”上,来自全国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人、纺织集群产业地区的政府官员、业界专家学者与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负责人们,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探寻式对话,为寻求中国纺织产业集群经济和专业市场的良性发展共谋策略。

  湖塘——中国纺织产业的“标本”

  “湖塘在织造方面的产业基础,具有很大的产能优势,武进地区从事纺织服装行业的企业有4000多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全年产值300亿,有80000人在从事这个产业。虽然说这个产业是个朝阳产业。但如何把这种优势转化成持续推动地方经济的原动力,这是我们目前正在思考并付诸于行动的问题。”常州市委常委、中共武进区委书记沈瑞卿认为,湖塘良好的纺织基础带动的产业经济功能,具有先天优势,从地理位置、经济实力、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齐全的产业配套设施及丰富的人力资源,但如何在国家宏观产业背景下进行新一轮的加速度,依然有很多事情需要探寻。

  作为中国纺织产业集群经济中的一个代表,湖塘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也正是其它集群区域所面临的,因此,在当天围绕纺织集群如何创新上,湖塘成为一个典型样本,其在经济结构调整中所采取的行动,受到各方关注和肯定。

  江苏省经贸委党组成员、中小企业局副局长张乐夫说:“一个地区的竞争力取决于它的主导产业,我们要利用这样集群的优势,第一,我们重点规划了100个产业集群;第二,我们要提高集群的的建设,如个各工业园区的建设;第三,要抓好集群的形态建设;第四,要抓好品牌建设,这就体现在集群的各个方面。”

  一个引起外界格外关注的,是2006年2月28日中国湖塘纺织城奠基,此举被认为是湖塘织造产业从产品向品牌,完善产业链的河提升产业集群的一个重要转折。湖塘纺织城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产业基础来建设的,现在专业市场对兴市旺市具有很大的拉动作用,这在很多地方已经得到了实践证明的,政府立项中国湖塘纺织城,就是通过这个平台来进一步完善整个产业链,继续推动整个湖塘织造经济的竞争水平。武进在产业集群方面有着很多的规划,纺织城的建设也是武进在走纺织服装产业集群道路的一个窗口,运用这个窗口,看到世界纺织服装业的先进,也通过这个窗口让世界了解武进。该项目从立项起,就受到各方关注和支持,全国范围内130多个行业协会和企事业单位鼎力支持以及常州“十一五”重点战略工程的定位已足以说明该项目在集群经济发展中具有的强大功用。

  中国商业联合会市场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骆毓龙曾评价“湖塘样本”,作为一个老产业基础上的新市场,特别是现代市场,需要在专业性和体量上作一些深入的分析,在品牌的推广上,要借助一些专业的媒体和渠道资源进行推广,只有将终端市场定位于更大范围,才能使市场昌盛不衰。

  产业链——集群经济发展的“养料带”

  尽管中国的纺织产业集群在专业特色层面命名逐年增加,真正具有国际声誉的却寥寥无几。按照有关经济学家的解释,当一个企业或国家特定产品的销售额占到世界市场的10%以上时,这个企业(国家)就拥有了在这个产品上的话语权。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产业集群地的服装生产都已形成规模,但是人们却依然对这个集群地一无所知。这成为纺织产业集群发展中面对的一种尴尬现状。

  有专家对此评论说,当我们的产品越来越多地进入全球市场时,我们却离全球市场越来越远。此举评论是针对中国纺织产业集群国际化的缺失问题。对于产业集群声音不强的状况,业内专家认为这与集群内企业过多进行委托加工服务以及集群整体意识的淡薄有很大关系。过多进行委托加工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利润被品牌占有者和渠道商所占有,而且还使产品声誉发生转移,造成有品无牌的后果。

  据调查,目前产业集群的收入占全国纺织产业收入的三分之一,但大部分产业集群面对的是国内的农村市场。要形成自主创新的品牌,就要建立自主研发的品牌,培训品牌,而我国现在的技工,高工要统一发展,还有较长的一条路走。而中小企业要和大企业竞争,就要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产业集群的打造更要通过政府,协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下一页

 
  打印   编辑信箱
相关新闻
 
v 北京最大服装产业城将在大兴区兴建刊 06-18
v 中国服装设计协会六届一次主席会议召开 06-18
v 武科院毕业作品发布服装企业来捧场 06-18
 
 
 
发步招聘信息
 
 

 

旗下站点:服装网  服装人才网  纺织人才网 京ICP证030536号
网站简介 站点导航 本站服务 您的建议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客户留言
Copyright @ 2002-2009 Ccaf.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