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中国服饰报
北京中学生校服调研:我们应该穿什么?
2007年06月08日 来源: 中国服饰报  
 

  思考:该怎样改革

  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对校服日益重视,一些与校服有关的标准也相继出台,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FZ/T73021-2004针织学生服”。此外,多数学生还是愿意以校服作为学校间的区分,因此,由全市或全区统一规定校服款式的做法也值得商榷。

  对校服购买方式的建议

  1.让校服购买透明化尽管多数中学生对目前校服价格不满意,但出于省时、方便等因素考虑,仍愿意接受由学校统一购买的方式。为减少学生及家长的质疑,这种购买方式还需仔细研究,寻找改进方法,以便让校服购买透明化。

  校服市场带有一定的“集团消费”和“政府采购”性质,消费者虽然是学生,但采购者却是学校或者教育主管部门,这样往往难以实现充分竞争,市场竞争优势较难体现。也容易出现购买校服所花费用与校服实际价值差别巨大的现象。而在生产商、校方和学生/家长三方之间,学生/家长相对处于弱势,他们对校服的意见很难表达出来。因此,校服消费透明化首先要做到以下两点:

  引入公开的竞争机制:不论是学校直接采购校服,还是教育部门下属的专门机构采购校服,在采购前应成立类似听证委员会的临时组织,其成员由家长代表、学生代表、以及与生产商无瓜葛的行业专家等组成,将候选校服的款式、面辅料质地、价格、生产商资质等情况,以及相关质量检验报告公之于众,由代表以评分、投票等形式,决定最终的校服。这种公开招标的形式,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能花钱买到质量好、价格合理的校服。

  实行多方监督常规化:教育行政部门(如北京市学装中心)可考虑联合工商行政管理、质量监督、物价等相关执法部门,以及行业专家,充分实施校服监管机制,不仅对购置校服提出指导性意见,并对具体过程予以监督,使校服的竞争机制不仅仅流于形式。

  2.部分重点、私立中学可尝试采取品牌订制的购买方式

  对于部分市重点以及私立学校,由于学生更喜欢品牌定制的方式,可参照日、韩模式进行初步的尝试,这对于国内服装市场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商机。

  3.为特困生提供有效的援助

  对于家境较为贫寒的学生,应在校服费用方面给予适当的减免,或适时举行爱心活动回收已毕业学生的校服提供给新入学的贫困学生,使其能与其他学生一样穿上统一的校服。

  对于款式结构的建议

  1.各校及教育部门应在校服款式上下工夫

  校服款式是校服改革中的关键问题,也是学生意见最大、最集中的方面。校服设计的好坏,从某种角度也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审美。所以,在校服款式的确定上应多动脑筋。

  2.原有运动型校服的版型需改进

  就调查结果来看,还是有不少同学,尤其是男生,出于活动方便等因素的考虑选择喜欢运动型校服。但对于运动型校服的意见也是最多的,如此类校服版型松垮、毫无朝气的形态令学生不满。而这些不满往往让人们产生应该彻底淘汰运动型校服的错觉,其实问题的关键不在校服类别,而在于运动型校服的版型结构以及面料的选择上经不起推敲。结构设计良好的运动服应该给人青春、朝气的感觉。所以对运动型校服,真正应该实施的措施是改进,而不是淘汰。

  3.对面、辅材料选择的建议

  校服面料应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吸湿透气性。由于中学生活泼好动,每天会出很多汗,如果校服的吸湿透气性不好,会使学生产生憋闷感,不利于其生长发育。因此,夏季校服面料含棉量应在80%以上,以保证校服具有良好的透气和吸湿性能。同时,校服面料的弹性也非常重要,可以满足学生在运动时所需的松量和张力,保证学生运动时不会产生不适感。

  面料要有足够的“遮蔽性”和“身骨”。一些学校的夏季校服所用面料太薄透,穿在身上如同“透视装”一般,对于心理正逐渐向成熟过渡的中学生而言,这种“透视装”显然是他们无法接受的。所以,在面料薄厚度选择上,一定要在考虑季节的同时,关注其“遮蔽性”。

  另外,众多学生所反映的校服松垮、不精神,除了版型的因素外,所用面料没“身骨”、不挺括,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合格的辅料同样至关重要。近年来,关于校服的负面报道不断出现,如由校服所用染化料不合格而引发的皮肤病、被校裤中的断针扎伤,用不了多长时间就损坏的拉链、因缝线不结实出现开裂等,使校服处于一种较尴尬的地位,可见辅料的选择同样会对校服质量带来较大影响。

  北京市中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生活在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首都,对流行信息、外来文化的接受速度明显加快,信息的获取面也更为广泛,这使得他们的价值观、审美观都更加国际化,对待各种问题也更有自己的想法。同时,他们青春期特有的叛逆心态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点,如果在这一时期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对将来的发展很不利。此时,美观而有朝气的校服对他们行为上的约束和心理上潜在的影响就显得比较重要。

  与此同时,从初中到高中这一段时期正是青少年身体发育最快的阶段,要让处于这段时期的青少年穿得舒适合体,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综上所述,北京市中学生的校服问题已经成为北京与国际接轨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也是青少年心理、行为潜在影响因素中不可轻视的一点,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上一页

 
  打印   编辑信箱
相关新闻
 
 
 
 
发步招聘信息
 
 

 

旗下站点:服装网  服装人才网  纺织人才网 京ICP证030536号
网站简介 站点导航 本站服务 您的建议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客户留言
Copyright @ 2002-2009 Ccaf.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