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装业逐渐替代男装,成为日本服装产品发展的重心;日本大多数服装企业本身不具备生产功能,而是从批发商等商业性企业起步;为避免库存风险,经营形式逐渐转变为依据在展示会上接受到的订货量进行生产的定量生产方式。
▲产业重心:从男装到女装转移
目前,男装仍然是中国服装产业的中心支柱,同样,日本的服装产业也是从男装开始起步的,由于男装本身的设计简单,变化少,生产制作需要一定的设备投资,因此可以说男装产业是一种装备产业,成功与否取决于设备的稼动率。
以往,日本百货店中男装柜台通常被设置在二楼,而女装柜台则被设置在三楼。以销售额和市场规模作比较,男装市场占有绝对优势。然而,发展到70年代,这样的市场构成出现了翻转,女装的销售额大大超过男装,日本百货商店的二楼和三楼成为了女装专柜,而男装则被转移到四楼。
相比男装,女装的特点是款式设计变化多端,容易受流行趋势的影响。为对应这样的变化,生产女装的企业需要的不是固定的大型生产设备,而是能够随需而变的生产系统。也就是说,女装企业如果过分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必将造成企业运行的僵硬化,导致无法应对变幻无常的市场动向。为此,日本的女装企业一般都以品牌为单位,在生产上实行部门分化,并采用独立核算制度。
就不断变化发展的女装领域来看,市场一直存在很大的空隙,这对企业来说就意味着存在很多成长发展的机会,如同女装流行款式的多变一样,女装的市场销售也是在不断变换的,为了适应这些变化,日本不计其数的女装产业,从大规模企业到中小企业,几乎每天都有新企业诞生欲挑战这一充满魅力的领域,同时每天又都有无法适应严峻现实的企业被淘汰。
目前,中国正有大量女装企业频频涌现,而更深入普通民众的大众流行时代也即将接踵而至。随着大规模服装企业同海外著名品牌合作机会的增多,百货商店、购物中心、直销连锁店的数量也会迅速增加,同时,随着优秀的设计师不断崭露头角,越来越多中国的原创品牌将会诞生。
▲企业形态:大多属批发型服装企业
中国的服装企业大多数是从缝纫工厂开始起步,并逐渐发展到能销售自己产品的产销一体型企业,因此大多数服装企业都拥有生产加工设备。从制造业起步这一点来说,和欧美的企业很相似。而日本大多数服装企业,都是从批发商等商业性企业起步的,企业本身不具备生产功能。这样的企业形态在全球也是很少见的,成为日本服装业的一个独特之处。
日本的服装企业在上世纪70年代初引进了美国服装制造业的各种技术情报与经验,这标志着日本的服装业开始进入成衣生产时代(在这之前,一般以个人定做为主)。导入国外技术情报的具体方法就是在签定品牌授权的契约之后,获得美国服装品牌在日本市场的使用权,日本国内的生产权以及在日本市场的销售权。作为契约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日本的服装企业需要吸收大量的成衣企划、生产、组织以及相关业务等方面的技术知识。凭借这些技术知识,在百货商店拥有固定销售渠道的服装企业成长迅速,到80年代末期的20年里,甚至出现了年销售额超过1000亿日元的大型企业,这就是现在日本著名的RENOWN、ONWARD山、三阳商会和东京STYLE等大型服装企业群。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