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6年进口针织机械和缝编机的海关统计数字来看,设备进口数量同比下降,但进口金额同比却增加,这说明进口单机的价格提高了,也可以分析为进口设备的技术水平提高而售价也提高了。”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高级工程师徐妙祥说,这意味着目前在针织产业更新改造或进行新投资时,将更多地购买高水平针织设备并将资金花在了国外产品上。国产针织机械为何受到冷落呢?
国产针织设备的着力点
徐妙祥认为,由于我国针织机械的不同类别的产品发展历程不一,发展情况和问题也各不相同。但从提高产品技术水平的角度入手,还是有一些共同的问题需要重点关注。
徐妙祥对国产针织设备的着力点提出了四点意见。第一是机电一体化水平和电脑控制技术的提高和优化,其中电脑控制系统和制版系统(CAD)尤其需要企业加强研究攻关。第二是技术水平的提高,涉及技术水平的一些具体因素,包括对新型原料的适应性、产品质量控制、机器效率的提高等需要研究攻关。由于新型原料的不断出现,机器如何与之适应,而机器的效率不但有机器运转速度问题,还有适应细机号(针距)的问题,等等。目前国产设备在机器规格方面还不齐全。“‘有’还有差距,‘没有’更是差距。”徐妙祥对此评价说。第三是配套器材要跟上去。以针织机械的关键器材织针为例,目前国产织针与国外格罗茨公司的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国外高质量的织针在机器速度很高的时候也能适应,具有高速、寿命长的优点,这也需要国内企业加紧攻关。第四则是可靠性、稳定性问题,其中电控部分的可靠性问题尤其突出。
在《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纺织工业科技发展纲要》的指导下,10项重点新型成套关键设备,28项涉及新材料、新工艺、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以及重点应用基础科研项目的攻关成为重点扶持方向。其中,在针织设备方面,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已经确立重点进行电脑提花圆纬机、电脑自动横机、高速特里科经编机和无缝针织内衣机等的攻关。徐妙祥表示,现在协会、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对新型纺织机械(包括针织机械)都很关注,给予了很大支持。但由于某一类针织机械产品中的机种(型)也很多,因此还需要根据市场需要和形势、条件等的发展和变化来确定具体产品的开发。
善于应用新型针织机械技术
在第十届中国国际纺机展上出现一个明显的现象,就是电子和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针织机械中。国产针织机械在编织及选针上,已实现电子三功位单针选针提花、电子调换色线、电子控制移圈、电子贾卡提花等;在生产工艺过程上,已实现电子织物密度控制、电子送经、电子织物牵拉卷取、电子梳栉横移等;在生产监控上,已用于实时生产数据收集、储存和修改、故障监察、显示与机器自停等;在针织物设计上,已实现针织物计算机辅助设计如花型设计、编织程序设计、模拟仿真等;在线控制上,已实现多台机器联网“群控”等。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单机自动化程度和水平,扩大了花色品种范围,提高了产品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
电子和信息技术作为针织机械技术的一个经典应用,反映了新技术对针织机械设备的重大影响。关注这些新型技术,对提高针织机械的技术水平意义颇大。除上述的电子和信息技术外,在机器传动控制技术方面,除采用变频调速技术、伺服控制技术外,射流控制技术、动平衡技术等也得到了应用,以达到精确控制和高速的要求;在机器操作和维护上,采用了简便的、集中的控制和调整的结构和技术等。
在对未来针织机械的技术发展趋势进行推测时,徐妙祥着重强调:针织机械本身固有的新功能技术将会继续巩固提高或者进行“组合”,针织机械将会继续综合应用各种新技术和新型材料,而针织机械关键件制造加工技术将会从“专业化”方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