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我国服装、缝纫机产业的持续发展及国内劳动力价格较低等因素,近年来,我国缝纫机生产企业与全球知名缝纫机品牌间的横向交流合作日益增多。——方面,全球缝纫机制造巨头为开拓中国市场及节省企业运营成本,相继“落户”中国,期望通过与国内企业的合作获得在中国“本土”低成本发展。另一方面,迅速完成原始积累的国内骨干企业因提升技术研发实力、制造工艺水平及企业国际化程度的诉求,希望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获得更多资源及发展空间。
由此,在国内缝纫机制造企业缺乏关键技术及国际缝制巨头寻求“本土化”发展的情况下,我国缝制设备行业内兴起了·股合资浪潮。这其中,因国际知名缝制企业的地区文化及发展阶段的差异,国内成立的合资企业被主要分为中日系合资企业及中欧系合资企业两大“类型”。即中方与日本企业联合成立的合资公司和中方与欧洲企业联合成立的合资公司。
而根据前阶段国内这些合资企业的运营情况来看,这两大“类型”合资企业在国内的发展却有着不同的结果。其中,中日合资企业大多取得了较好收益,合作双方的关系较为稳定,基本实现“双赢”目标;而中欧合资企业的发展则大多较为坎坷,一些最初被行业寄予厚望的合作最终却以·方退出,或合资企业长期亏损而被终止。
公平地说,合资企业的成功与否更多取决于合作双方的目标是否统一、利益与资源是否真正互补及合资公司是否能高效运营。地域文化差异并不能作为一类合作失败,另一类合作成功的唯一原因。然而,考虑到处于同一区域的企业拥有相同的特征及处于大致相同的发展阶段,因此,从区域产业特征差异这一角度或许也能大致地解释目前国内缝制设备行业中日合资企业相对成功及部分中欧合资企业相对“不顺”的现象。而这对于今后中国企业如何选择合作伙伴也有借鉴作用。
中日合资企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在国内中日缝纫机企业的合作当中,西安标准公司与日本兄弟公司的合作是比较成功的案例,也是能体现眼下国内众多中日合资企业成功原因的案例。
作为全球三大缝纫机制造商之一,创建于1934年的日本兄弟工业株式会社拥有丰富的缝纫机制造经验及掌握了当今世界相当先进的技术,它生产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而创建于1946年的中国标准缝纫机集团有限公司则是我国缝纫设备行业中的骨干企业,早在国内以家用缝纫机为主导产品的时期,标准公司就是国内的四大名牌之一,而进入到以工业用缝纫机为主导产品的时期,标准公司的影响力不减,曾连续多年综合实力排名行业第一。它的平缝机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非常高。
两家公司于1993年11月共同投资兴建了西安兄弟标准工业有限公司。他们的合作建立在目标、利益互补的基础上,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强强联合,由于兄弟公司存在降低生产成本及开拓中国中、高端缝纫机市场的需求,而标准公司希望得到产品质量、技术、品牌的提升,因此,双方在利益与目标上冲突面小,并能满足对方的需求。兄弟公司拥有产品技术及工艺上的较大优势,标准公司则在本土配套、本土营销网络等方面的优势明显。
更为重要的是,从产业的角度看,兄弟公司及其代表的日本缝纫机生产企业在产品选型上及所处发展阶段契合了中国的发展现状。
国内的服装企业对缝纫机的价格比较敏感,一般从事加工贸易的服装企业多是为符合代工客户要求才使用中档及中等偏上的缝纫机产品,他们更喜欢使用一些通用的机型,对于太过“高端”的产品总是敬而远之,而这正好契合日本缝纫机生产企业的特征与发展现状。相对于欧洲缝纫机产品的过于“高端”、专业”及昂贵,日本企业生产的缝纫机产品具有较大的价格优势,这源于日本企业在产品选型上有针对性,并总能根据市场研发生产出比欧洲同类缝纫机价格更低的产品,以及日本缝纫机生产企业在规模生产时对成本的出色控制。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