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中国服饰报
世界纺织行业贸易走向的全景扫描
2007年05月21日 来源: 中国服饰报  
 

  后配额时代到来,亚洲纺织工业将具有更大的优势和更广阔的市场

  中美中欧在摩擦中发展2005年配额取消后,中国纺织业强大的出口能力得到尽情释放,可是中美中欧接连不断的贸易摩擦给出口带来了非常不稳定的局势,使中国的出口商和欧美的进口商错过了下一阶段订单签订的最佳时期,于是2006年上半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欧美情况很不理想,甚至出现负增长的现象。中美中欧协议的签署,为中国纺织品出口带来了相对稳定的贸易环境,2006年下半年我国纺织品出口欧美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由此可以总结两点:

  一、尽管2006年我们在开拓欧美之外的国际市场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由于美欧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纺织品消费国,因此欧美依然是我国纺织品的主要出口地;二、稳定的贸易环境将是我国出口贸易稳定发展的保障。随着2007、2008年底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的陆续到期,欧美将不会再对我国纺织品实行配额限制,由于投资、订单和生产等都有预先性,如果相关政策届时不能明朗,则今年下半年我国对欧(明年下半年对美)贸易很可能会因企业等待观望、推迟出货等受到影响,显然2007/2008年后欧美的贸易环境是业界最关心的问题。

  展望中欧、中美协议到期后的出口形势,如政府不采取管理措施,出口激增、价格暴跌的现象很可能将重演,那么我们的贸易环境将存在隐患:一方面,2006年虽然我对欧、美出口保持平稳,但对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土耳其、墨西哥等一些欧美周边国家的出口却出现增幅很大,由于欧美设限,大量中国纺织品服装输往其周边国家,而一旦协议终止后,这部分贸易势必将浮出水面;另一方面,欧美企图在2007/2008年后利用反倾销、反补贴、技术壁垒等保护手段对我纺织品实施限制的意图明显,这些措施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危害要比单纯的数量限制大得多,一旦实施,我在欧美市场份额将遭到严重削弱。

  中欧、中美协议结束后,欧美不可能完全放开市场让我们的产品长驱直入,虽然我们在经历各国贸易保护措施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已经在提高产品质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竞争力等方面有了不少的进步,但是:一、伴随着能源、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及人民币汇率、出口退税等因素的变化,许多企业的竞争力已经受到了一定影响;二、很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周边国家的纺织业竞争力在不断提高,而且这些国家的政府也正在采取鼓励性措施,为欧美大型进口商实施全球采购战略、快速转移订单提供了便利和可能。

  可以预见,一旦中国面临的外部贸易环境发生突变,这些国家将有能力迅速填补中国留下的市场空间,因此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以便中国纺织品贸易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政府、协会和企业应该共同努力:

  1.政府需努力做好引导和管理工作,运用世贸组织规则,切实有效地支持产业提高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2.政府和协会应未雨绸缪,尽快对2007/2008年后形势进行充分调研、讨论和论证,并立即着手就具体管理方案进行研究,提前拿出可行的管理办法,在协议期满后继续对敏感产品出口实施管理,保证协议期满后的平稳过渡,将两个协议带来的稳定局面保持下去。

  3.政府和协会应切实支持和帮助纺织企业提高应对国外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的能力。前几年企业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应对纺织品设限方面,因此无论是在对国外反倾销规则的了解、还是在应对经验方面,都比较缺乏,对反补贴方面的知识了解更少。

  4.企业一要加快结构调整,在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附加值、提升服务水平、加强研发设计、专业化、国际化经营、创建自主品牌、提高营销能力、履行社会环保责任等诸方面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策略;二要积极支持纺织品贸易预警监控系统的建立和发展,并将预警检测数据作为对外贸易的晴雨表,通过了解进口国的进口情况,包括进口总量、进口国别、进口构成等,再通过行业协会的协调,适当控制商品的出口规模及增长速度,以减少被反倾销的机会;三要加强行业自律,加深对国外环保标准和社会责任的理解,并严格执行;四要不断提高应诉能力,提高应对策略,一旦发生国外对我纺织服装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和特别保障措施时,还要地积极投入人力、物力进行应诉。

  绿色壁垒后配额时代的拦路虎在

  世界纺织品贸易中,亚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纺织工业也是许多亚洲国家出口创汇的支柱性产业。2005年纺织品服装协议终止之后,虽然纺织品和服装在全球内的配额、关税等贸易壁垒将逐步取消,但绿色壁垒对亚洲各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却越来越大,成为后配额时代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一个最大问题。

  绿色贸易壁垒也称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进口国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通过制定严格的环保技术标准或采用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和绿色补贴制度等,使得外国产品无法进口或进口时受到一定限制,从而达到保护本国产品和市场的贸易保护措施。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环保、健康、绿色”等概念已成为指导人们生产和消费的主流趋势。由于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绿色消费的普及,越来越严格的纺织品绿色技术标准和环境贸易政策在名义上更具合理性,形式上更具合法性。许多发展中国家出口到发达国家的纺织品和服装,如果达不到环保要求,将会被禁止进口。

  发达国家已经将绿色标准延伸到纺织品服装检验及环境标志认可方面。目前,已有40多个国家实行环境标志认可制度。德国最早推行“蓝色天使”标志;美国于1988年开始实行“能源之星”绿色标志;1995年3月荷兰使用“生态标签”;1999年3月欧盟要求纤维、服装和鞋类产品要贴上欧洲环保标志;发达国家关于生态纺织品服装的绿色标签还有很多,如Oeko-TexStandardlO0,许多产品必须带有这些标签方可进入该国市场。目前,美国、德国、瑞典、法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都已建立了环境标志制度,并趋向协调一致,相互承认,使发展中国家服装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步履维艰。此外,2006年12月30日在欧盟官方网站公布的最新化学品法REACH法规将于2007年6月1日正式生效。对许多亚洲国家来说,纺织、化工等行业都将受到严重影响,纺织企业在欧盟市场将面临严峻考验。REACH法规是欧盟《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制度》法规的英文缩写,主要对3万多种化学品及其下游的纺织、轻工、制药等产品的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等进行管理。它将取代欧盟现有的40多项有关化学品的指令和法规,涉及面相当广。

  世界贸易正跨入“绿色时代”,绿色贸易对于世界各国特别是亚洲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一个良好的机遇,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众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纺织国家,对绿色纺织品服装的开发起步晚,至今尚未制定相应的认定标准和制度,与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这与亚洲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地区的地位极不相称;而且欧盟和美国是亚洲纺织品服装的主要出口地区,环境技术标准上的较大差距,很容易产生贸易摩擦,使亚洲国家蒙受损失。因此,亚洲各国之间应加强合作,加快发展各国的优势纺织行业,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加强在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领域内的合作、交流,提高亚洲纺织纺织工业的技术水平。此外,各国应积极推动亚洲地区纺织产业联盟的建立和发展,共同推动亚洲纺织工业的稳定发展。


 

 

上一页

 
  打印   编辑信箱
相关新闻
 
v 辽宁海城纺织工业园催生北方纺织基地 05-18
v 第七届广州纺织面料及辅料展6月举行 05-18
 
 
 
发步招聘信息
 
 

 

旗下站点:服装网  服装人才网  纺织人才网 京ICP证030536号
网站简介 站点导航 本站服务 您的建议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客户留言
Copyright @ 2002-2009 Ccaf.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