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展会空间何在?
区域缝制设备展会的数量近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作为一个覆盖区域更加明确的展会,其生命力何在?并且此类展会是否能够为缝制设备经销商带来相应的效益回馈?
由于历史和区域发展的原因,我国服装六大产区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北方服装面辅料和缝纫设备的配套能力一直以来比较薄弱,这也制约了北方服装产业的发展。中国服装协会副秘书长周绍宁对记者谈到:“2006年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总资产增长17.09%,山东、河南、湖北、吉林等几个省份投资活跃。我国服装行业为摆脱在国际纺织产业链底端徘徊的状况,服装企业已经开始从低价竞争,向价值、创新、科技等高层次竞争的转化。中国服装产业要升级,服装生产设备必须先行。”
在3月中下旬的北京,一个命名为北京国际缝制设备与辅料展(BIS鄄MA2007)的展会与随后开幕的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和面料展(interTEXTILE)同期举办。也暗合了服装行业“设备先行”作为产业的基础条件这一定律。经过三年的发展,BISMA已逐步奠定了其“北方缝制设备核心展”的行业地位,并与CHIC等关联展会共同推动和完备了北方服装产业链的建设。
今年,在BISMA2007的现场,众多国际国内知名设备制造企业和品牌,如重机、启翔、兄弟、日星、PGM、高鸟等均重装参展,百福、杰克、杜克普等主流品牌一路见证了BISMA的发展,此外,应用于箱包、皮革、安全气囊等产品的特殊缝制机械也纷纷“加盟”,全面而丰富的展品内容吸引了数千名服装企业代表与会参观。与此同时,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四川等省市服装协会在今年率团参观展会,并组织了高规格的服装企业参观团。
区域展,国际化渐行渐进
尽管较之过国际化大型展会上出现的国际品牌,区域展会的国际化水平还有着一定的差距,但是通过在频频出现在这些展会上的知名品牌来看,敏感的人们依然可以觉察出各大国内缝制设备品牌对于国际化突围的渴望。在国内品牌的国际化战略中,有的通过与国外知名品牌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借助国际力量打造品牌国际竞争力。有的则是通过国内的金融机构融资,直接收购海外知名缝制品牌。
西安标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便是走合资路线的国内骨干公司之一,虽然其将与日本兄弟公司的合资企业设置在国内,对于标准公司而言,通过与兄弟公司的合作,标准公司在技术、制造工艺、管理、运营标准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极大地提升了标准公司的竞争力。这一模式的最大好处在于降低了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的风险。而相比于海外并购,不存在并购后两个品牌的协调问题。上工申贝集团为代表的海外并购模式也成为国内缝制设备企业“走出去”的一种有效尝试。
08区域展暗藏“玄机”
由于新国展的建成,在北京2008年3月举行的各大纺织服装展会的举办地点也随之发生变化。目前由于场地硬件问题,而给这些展会造成发展瓶颈也有望随着硬件设施的提升而得以突破。
由于“CHIC2008”已经确定于明年入驻“新国展”,“BISMA2008将移师何处”也成为许多参展商和观众关注的话题。主办单位——“时瑞展览”负责人向记者表示“BIS鄄MA2008规模将继续扩大并将首次与面料展(interTEXTILE)同时举办,进一步整合和完备北方服装产业链,推动产业升级。”
在经历了三年的成长和探索之后,BISMA积极向国际品牌展会的目标迈进并走向成熟。展示范围由单一缝制设备为主发展到服装生产的七大系统并开始向箱包、汽车座椅、安全气囊等相关领域延伸,展览面积也由最初的5500平方米增加至10000平方米,完善的展览服务和中外的品牌的汇聚使BISMA真正意义上成为北方缝制设备核心展,展会规模效应初步释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