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真丝织锦做的中式男装260元一件。”昨天,来到十六铺面料市场,马天喜与妻子正热情招呼一位老外。今年3月,董家渡面料市场拆迁后,马天喜和妻子从董家渡搬至位于东门路的十六铺面料市场继续做生意,和他们一起搬来的还有董家渡其他二百余户经营户。他们希望在十六铺延续董家渡的辉煌。
当年选择董家渡落户后,马天喜凭借低廉的批发价格很快在圈中站稳脚跟,每天真丝织锦的销售额能有上万元。
董家渡要拆迁了,经营户们何去何从?十六铺面料市场很快进入经营户的视野,“从这里步行至城隍庙不过十来分钟”。据悉,目前这幢四层楼的面料市场内,已经集聚了董家渡经营户中的七成。“大家一起过来,人气就能旺。”现在,生意好的时候,马家夫妇一天的营业额也能做七八千元。
原先在董家渡买面料、做衣服的老客户也来了。马天喜的妻子告诉记者,现在以前的老客户基本上已经跟着全部过来了。家住浦东的黄阿姨也是董家渡的一位老客户,因为女儿学的是服装设计,帮女儿去市场买料子成了黄阿姨的必修课。和以前的董家渡面料市场相比,黄阿姨觉得这里的“环境好了”。
董家渡市场曾经与豫园、襄阳路市场并称为“外国游客最多的地方”。市场管理方希望,十六铺面料市场能够承接董家渡的市场,并为将来豫园商圈的旅游带来一个新亮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