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工业原料与燃料的价格就像断线的风筝一样疯狂上蹿,油、铜、糖、铁矿石等大宗商品市场涨声一片,以成品油为例,油价一年来已经涨了33.7%。然而泉州市统计局的统计显示:上半年,泉州市12个主要行业的工业品出厂价下降,而其他行业的出厂价仅仅微调。
面对这一原料与燃料“高进”而出厂价“低出”的现状,各个行业均感到巨大的压力,不少小企业顶不住压力而倒下。“高进低出”现象如何产生?泉州的工业企业面临怎么样的压力?如何化解这一压力?
今年上半年,原材料市场的行情可以用一个字“涨”来形容,然而,面对着原材料价格一路上蹿,我市主要行业的工业品出厂价格却只是徒有微波,个别行业甚至出现了不升反降的现象,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1/3行业出厂价下跌
日前,泉州市统计局关于今年上半年工业品出厂价格的调查结果新鲜出炉。然而,在上半年原材料、燃料等价格上涨形势让人目不暇接的背景下,这份调查结果却显示,上半年我市超过1/3的行业工业品出厂价格面临不升反降的局面。
在泉州市现有的35个行业大类中,今年1至6月份,有12个行业大类的工业品出厂价格累计指数同比下跌,下跌幅度从10.1%到0.01%不等,跌幅最大的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跌幅最小的为煤炭开采及洗选业。
而在泉州市受原材料和燃料价格上涨影响较大的六个主要行业中,工业品出厂价格形势也不容乐观: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今年上半年工业品出厂价格累计指数与去年同期比为99.50%;包括砖瓦、石材及其他建筑材料在内的非金属矿物制造业累计指数与去年同期比为99.79%,也就是说,在成本提高的同时,产品的价格却在下降,企业利润空间受到大幅的压缩。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造业、包括棉麻、化纤纺织及染整在内的纺织业、包括树脂工艺品在内的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产品出厂价格累计指数虽比去年同期有所上涨,但幅度却非常微小,分别为:100.70%、100.50%和103.95%,尚不能将成本上涨部分转嫁出去。
夹击下企业压力陡增
泉州市统计局有关人士表示,目前的“高进低出”尚属正常的经济现象,一般来说,上游产品价格的波动要用半年以上的时间才能传导到中下游,然而,部分企业却已经在“高进低出”的双重夹击下,备感压力。
据悉,从2003年开始,国内外市场钢材、铜材、铝材、塑料等原材料价格就陆续出现持续、大幅上涨的趋势,而燃料价格上涨势头也从同年开始日益明显,但因为受制于市场竞争白热化,而整个工业消费品仍处于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这一现实因素,上下游价格传导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失灵,上游原材料和燃料涨价部分无法正常传导到下游消费市场,而生产厂商为了保证足够的市场占有率,也不敢随意提高产品出厂价格,而只能通过改进生产技术等方式内部消化、降低或“默默”承担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带来的巨大压力。
“目前已经对企业造成了很明显的冲击。”福建泰克通信公司总经理黄嘉鸿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的“两面夹击”已经使该企业的利润率下降3至6个百分点,而在市统计局的调查结果中,泰克所属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品出厂价格累计同比指数为94.70%,受影响还不是最大的。
多策略应对“高进低出”
面对原材料、燃料的购进价上涨和产品出厂价格的下降,泉州市的企业家们也纷纷根据企业、行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解决性策略。
在谈到“两面夹击”情形,泰克通信的老总黄嘉鸿表示,原材料和燃料价格的上涨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无法避免的,但是通信产品出厂价格的下跌很大程度上却是人为造成的。
“竞争太激烈,市场又很不规范。”黄嘉鸿说,彼此之间的恶性竞争才会造成这种“雪上加霜”的局面,要缓解企业的压力,一方面企业自身要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以降低成本来消化涨价因素,另一方面,也要从规范市场和整合行业入手,如形成一个行业联盟,坚守公平竞争和规范运营的底线。
对此,361度公司的总裁丁建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今年上半年,原油价格的大幅提价也造成了化纤等原料飞速涨价。丁建通告诉记者,针对原料上涨的情况,361度直接采取了提价8%至10%的方式来化解企业所面临的窘境。
“这就是品牌的力量。”丁建通说,品牌树立起来了,在这样的情况下适度提价也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同,并不会对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造成多大的影响,而在今年上半年的“两面夹击”中,很多小企业就没办法做到这一点而纷纷倒闭。
也有业内人士提出,如果企业财力雄厚,也可采取加大订货量甚至实施企业间联合采购,来获得原材料供方的最大优惠,或者是“躲峰采购”,也就是在原材料价格较低时多购进,避开价格高峰等方法来降低原材料及燃料涨价带来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