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直通车   首页 - 新闻  - 商机 - 流行  - 市场 - 品牌  - 展会 - 生产 - 商标  - 人才 - 模特  - 广告
服装网http://www.ccaf.com.cn
新闻中心 >> 面料新闻
服装人才网http://www.51haojob.com
嘉兴中国茧丝绸市场涉嫌"非法期货"
2006年06月27日   来源: 服装网  

 
  身为“全球最大茧丝生产国”的中国丝绸业正遭遇空前的“内忧外患”:在国外,我国最大茧丝出口国———印度5月底初裁认定我绸缎产品倾销;在国内,众多丝绸厂家深陷“内乱”。早报记者日前获悉,由于我国最大的丝绸交易市场———位于嘉兴的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被指“非法组织期货交易”,致使国内丝价暴涨暴跌,已危及产业安全。

  由原外经贸部、纺织工业部批准设立的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是我国茧丝主要的宏观调控场所,已形成影响国际茧丝绸贸易的价格信息中心。据悉,正因其独特地位,此事已惊动商务部。“该市场是我国最大的茧、丝产品交易平台,价格走势正形成国内外关注的‘嘉兴指数’。如不能妥善解决面临的风波,将对全行业造成极大损失,并可能丧失来之不易的茧丝业定价权。”商务部在一份发给浙江省政府的特急函中称。

  昨天,该事件亲历者———浙江大江南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锡毫向早报记者透露了事件的来龙去脉。

  从年初开始,我国丝价经历了一波过山车般的行情。据浙江省价格监测中心统计,1月初丝价为25万元/吨,到2月升至36万元/吨———去年同期为16万元/吨。从4月至今,又大幅回落到21万元/吨,相当于去年10月的水平。

  “1990年代至今,蚕丝价格一直在每吨11万~24万元间,目前这种震荡行情从未有过。”马锡毫说,上述局面主要是部分中间商人为炒作所致,首当其冲的是身居我国丝绸市场体系核心的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

  事实上,该市场的“异动”早被相关部门关注。“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确实存在投机行为,这不可否认。”中国丝绸行业协会秘书长钱有清此前称。商务部部长助理、国家茧丝办主任黄海在今年全国茧丝绸工作会议上也表示,“我国大宗重要原材料交易市场发展很不成熟,市场规则也不健全,对过度投机行为进行及时监管和果断干预的经验不足,导致一些商品交易市场多次出现扰乱市场秩序行为。”“变相期货交易,是其进行投机误导市场的主要手法。”马锡毫透露。

  正是由于远期合同交易方式,使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被指涉嫌“非法组织期货交易”。马锡毫称,经营户们调查发现,市场旗下的交易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只有对企业间现货交易进行结算和担保的经营资格,并无期货交易结算的经营资格,更没有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取得期货经营资格,“所谓远期合同订购交易,实为变相期货交易。”据悉,市场法人代表刘某因此已被江苏警方悬赏2万元上网通缉,案由为“虚拟交易主体,诈骗巨额保证金”。

  “但事情远没解决———刘某仍在逃,丝绸经营户的严重亏损也无处‘埋单’。”马锡毫说,包括江苏启东天益茧丝绸棉业有限公司、嵊州市仟代领带服饰有限公司和大江南在内的多家经营户已将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告上法庭,要求承担赔偿责任。其中,大江南起诉案将于7月18日在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

  “目前,已有部分丝绸服装企业因无法消化高价丝而被迫减产或转产。”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许坤元认为,这种状况若形成连锁反应,将给整个行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由于我国茧丝70%出口,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很强,“一旦茧丝绸市场败落,丝绸行业历经10多年实行的定价权将旁落。”

  链接

  市场运作比照期货交易

  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成立于1992年,由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中国丝绸工业总公司及江苏、四川、浙江省丝绸总公司等共同出资2250万元设立。多年来,市场以网上交易方式进行干茧和生丝远期合同交易,并比照期货交易模式运作。目前,全国丝绸百强中已有95%进场经营,其产品95%以直接或间接形式出口。 

 
  打印   编辑信箱
 
>> 相关新闻
 
时尚图库
 
 
Google提供的广告
 企业招聘
服装人才网http://www.51haojob.com

 

旗下站点:服装网  服装人才网  纺织人才网
网站简介 站点导航 本站服务 您的建议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客户留言
全国就业促进会副秘书长单位 中国服装行业互联网服务单位
Copyright @ 2002-2009 Ccaf.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