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鞋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章利林告诉记者,中国鞋业在出口市场表现畅旺,国内市场的发展也同样势不可当。在2005年的快速增长下,今年第一季度,皮革工业主要商品进出口均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出口金额为48.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鞋类产品(包括皮鞋、橡塑鞋、纺织面料鞋和其它鞋类产品)出口47.1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9%,其中,皮鞋出口金额1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3%。同期,皮革工业主要商品进口金额13.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3%,鞋类产品进口金额6075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这种需求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反映在质量上。为达到更高的质量标准,中国制造商正在物色更优秀的新海外供货商。
众所周知,欧盟委员会已决定,对产自中国的皮面皮鞋实施4.8%—19.4%的临时性反倾销税,还认定,中国13家被现场核查的企业无一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对此,张淑华再次呼吁,这是贸易保护主义的集中表现,欧盟委员会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即98%的中国制鞋企业是民营、海外独资或合资企业,也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其生产与经营完全按照市场化原则运作。
中国制鞋业应做好向更高层面发展准备
他同时提醒国内鞋类厂商,目前,中国等国由于劳动力价格低廉等诸多原因,在劳动力密集行业中占有优势,而欧洲则在技术含量较高的领域占有优势,但这些优势都不是绝对的,再过若干年,制鞋业可能要由中国转移到更具有竞争优势的国家和地区。因此,中国制鞋业在努力发展产业的同时,也要做好一旦产业转移后,如何在更高层面发展制鞋业的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