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六月十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的到来,由中国博物馆学会和北京服装学院共同主办的《迎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特别展——民族服饰博物馆馆藏荟萃》,于今日在北京服装学院博物馆展厅隆重开展。
主办方介绍,中国民族服饰工艺可以用织、绣、染、缝四个字概括,凡是精美的民族服饰,都用织绣染来装饰。此次展览集中展示中国各民族的织锦、刺绣、蜡染、印染、银饰等系列精品,同时展出织布机、纺纱机等纺织工具以及蜡染、印染工具,并由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六位民族服饰工艺传承者进行现场演示。 展览还将辅以图片、多媒体和文字解说,多角度、全方位彰显中国民族服饰工艺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次展览同时是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十几年来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汇报展,展出各类织绣染服饰精品六百余件,图片百多幅。
“中国博物馆学会服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服饰文物研究与保护学术研讨会今日上午也在北京服装学院科技报告厅召开,文博界和服装文化界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出谋划策,共商如何加强服饰文化遗产保护之事。据悉,这是继今年中国博物馆学会民族博物馆专业委员会成立后的又一专业委员会。成立服装专业委员会,是为了联合全国博物馆力量,充实中国博协各类专业委员会,促进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新成立的服装专业委员会将本着服饰文化遗产保护的宗旨,致力于抢救、征集、收藏、研究和展示民族服饰文物,宣传民族服饰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今明两日,由中国博物馆学会和北京服装学院联合主办的“首届服饰文物保护与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服装学院举行。由于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民族服饰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逐渐消失,服饰工艺技能也面临失传,形势严峻,任务紧迫,急需整合全社会力量进行研究和探讨。来自全国各省区的博物馆馆长、海内外专家学者共五十余人,出席了本次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围绕古代服装织物研究与保护、民族服饰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两个研讨主题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