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行业在中国非常重要,我有一个理论,叫经济乒乓球理论,体育项目中我们乒乓球打得最好,为什么乒乓球打得最好,因为它适合中国人打。我认为服装产业也可能成为一个乒乓球产业。但现在服装产业面临一个很迫切的问题,就是自主品牌实现国际化的问题。
如何实施品牌国际化?
第一,要充分利用多种品牌的合力。与经济有关系的大概有五种品牌要素,它们应该同时发挥作用。第一种是商标,第二种是商号,就是企业的名称。除此之外,还有三种带有共用性的品牌,第一种是共用品牌,比如利用国际颁发的纯羊毛标志等。如果给中国名牌作一个评价的话,它应该是目前中国这个领域最好的产品。当你的品牌打进国际市场,假如你的产品获得了中国名牌产品的称号,那么它就可以确认这是目前这个领域最好的产品,可以弥补企业商标和商号不足的地方。我们在对被评选上的中国名牌的抽样检查中发现,凡是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销量都增加了很多,最低的增加20%多,最高的一年增加了160%。还有一个是借用品牌,2008年奥运会很多商家都在关注,企业可以借用奥运会,把它当做借用品牌打响企业自己的名字。联想赞助了奥运会,获得了一个2008年奥运会赞助商的称号,它可以利用这个名号为企业宣传。如何借用奥运会打响服装的品牌?我建议可以在中国的官员出席奥运会的时候,统统穿上有特色的中国服装,可能把我们中国的服装牌子、样式和文化借这个机会打出影响,错过这个机会就很难了。最后一个叫载体品牌,它说的是一个范围和区域,它有品牌的作用,但是并没有完整的品牌要素,中国尤其注意载体品牌。比如说北京的王府井、中关村,它们都是载体品牌。通宇所在的浙江台州,中国大部分缝纫机在那里生产,是中国的缝纫机之乡,也是载体品牌。载体品牌发挥的作用很大,它不仅使那个地区受益,还使那个地区所有的企业都受益。中国越来越强大,服装产业也在逐渐强大,这使得我们国家的载体品牌越来越值钱。所以我认为欧美对中国的服装进行反倾销固然不好,但是也说明中国的服装产业进步了,对人家已经有压力了。品牌国际化是一个总体战,不能够只交给企业自己去打,光靠企业去打太艰难,只有多方的合力,才能真正实现品牌国际化。
第二,品牌国际化必须文化改革。服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载体,如果不把文化牌打出来,中国品牌的个性仍然做不出来。比如说西装,我们也可以把西装做得非常好,但是我们的西装要超过西方的品牌相当困难。有一个叫剑南春的白酒品牌,它国际化的办法就是着眼文化其中一项是赞助唐朝的电影,而且把克林顿请来喝唐朝盛世的宫廷酒。中国的餐馆在全世界越来越多,难道白酒就不可能在全世界普及开来吗?完全有可能。台湾人在美国搞的保健品,也是靠中国文化,它在卖产品的同时做了大量的文化宣传,就是告诉美国人什么叫健康,健康就是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平衡。美国人听这个宣传不太懂,但是不敢说不对,他就琢磨什么叫阴阳五行。有点懂又不太懂,又明白又不明白的消费者恐怕是最好的消费者。所以他们就买了。为什么?因为外国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相当多的神秘感,有一种好奇的心理,一种求新的心理,我们这种东西拿出来对他们来说应该是新鲜的,新鲜的加古老的更有魅力。这一点中国人要解放思想。现在我们在文化的层面上关键是解放思想。服装企业要走入国际,如何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注入自己的文化非常重要。中山装曾经在中国很流行,为什么到了现在反而没有代表我们自己的流行服装了呢?中国有十三亿人的市场,这个市场也是国际化的。外国人到中国来肯定会买一身中国人最流行的服装穿回去,所以国际化的问题不要和国内市场分开。很多服装设计老是跟着巴黎跑,这样打造我们自己的品牌相当困难。
第三,打造国际品牌要把国际的销售网络功夫做好。一个企业在国际上单独做网络很难,要想办法利用团队的力量。温州的鞋在西班牙被烧了,温州的鞋商们就成立一个温州西班牙商会,一方面保护自己的权益,更重要的是他们能统一行动,研究新的策略,商会的力量比单个企业的力量就大了很多。品牌最终是靠传播的,传播需要自己的网络和渠道。你自己说自己怎么好不行,必须被人家认可。传播有虚实两方面,必须虚实结合才能传播出去。现在不仅是服装,其他产品的国际化遇到的最困难的问题,就是没有抓住网络。我们有各种富豪,但是华人掌握的网络太少。我们要想办法怎么样补足这个弱点,使我们在很多渠道逐步打造自己的品牌,这样我们才能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