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纺织印染产业各界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1000多位精英聚会杭州“2006中国纺织印染技术论坛”,共同探讨如何在做大做实“世界工厂”、“世界衣柜”的同时,大力推进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科研开发、产业提升,并进行了纺织印染产业上下游企业间的技术商情交流。杭州市副市长沈坚、中国印染行业协会理事长李金宝专门到会祝贺并致辞。
中国纺织品品质和竞争力提升,挑战与机遇并存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成衣生产和出口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印染加工基地,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湾地区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化纤生产基地。中国纺织工业已经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舞台的重要力量。
在繁荣背后,也存在不少问题。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许坤元在论坛上指出,目前我国纺织印染行业发展也面临资源瓶颈和环境容量的双重制约。一方面,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强制性的8个必须完成的约束性指标中有4个关乎资源环境,也和纺织印染企业紧密相关,另一方面,从近年来我国纺织进出口贸易情况看,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特别是环保标准与国际标准还未接轨,贸易摩擦不断,影响出口,同时行业产能过剩、同质化恶性竞争加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有些还只停留于简单的来料加工、订单式加工、贴牌生产,在全球纺织贸易的博弈中,大量企业只是赚取微薄的加工费,尚未形成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和差异化竞争实力,“中国制造”这四个字因此往往成为产业之痛,纺织大国如何成为纺织强国,世界加工基地如何成长为世界制造基地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严重挑战。
与会专家指出,当前国际纺织面料市场正日益向着高档化、天然化、功能化发展,纺织面料的附加值在不断提高,这对有着“纺织味精”美誉的纺织印染助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六个年头,产业对外开放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当前,在我国的纺织品配额取消、国家宏观调控作用持续显现、原油价格升势强劲等一系列新形势下,中国的民族纺织印染工业及上、下游产业都面临严峻的考验,同时也出现了新陈代谢、优胜劣汰的契机。
在我国印染助剂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企业对纺织印染助剂应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国产助剂质量不高等原因,我国印染助剂的消耗水平一直较低。按加工100公斤纤维需消耗助剂的数量计算,国际上发达国家的消耗水平为15公斤,世界平均水平为7公斤,而我国还只有3.7公斤;纺织印染助剂的发展与纺织工业紧密关联,“十五”期间我国的纺织工业以平均3.3%的速度增长,2005年纺织纤维的产量达到1500多万吨。按3.7公斤的助剂消耗量计算,助剂消耗量达到了50多亿吨,如果达到世界平均助剂用量水平,则需100多亿吨。保守预计纺织印染助剂年均增长速度将不会低于6-7%,再加上入世后我国纺织品出口配额将逐步取消,纺织品的出口会获得一定的增长,对纺织印染助剂的需求将会相应增加。从产品结构上来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纺织品新的性能要求不断出现,新纺织纤维和新的印染与整理技术不断开发,必将产生新的纺织印染助剂市场需求,我国纺织印染助剂行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印染及印染助剂行业——中国纺织品品质和竞争力提升的“引擎”
当前我国纺织产业存在的问题主要症结在于印染,再进一步而言,印染助剂行业也尚未对纺织及印染业的发展起到应有的关键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印染助剂行业对于纺织业来讲,其作用不亚于印染行业本身,甚至可以说是更为重要。而相关数据表明,我国助剂行业比印染行业更加落后。专家认为,纺织印染助剂的发展与纺织工业紧密关联,它是纺织工业的“味精”,也是中国纺织品品质和竞争力提升的“引擎”。
“如何提升中国纺织印染行业‘国际制造’的差异化竞争力”?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许坤元在论坛演讲中着重指出,纺织印染行业必须紧紧抓住环保和节能两个核心问题,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紧紧依靠技术进步,优化产品结构,改善生产、经营方式,提升行业运行质量,才能面对挑战,抓住发展机遇。
“全球化环境下,企业如何提升竞争力”?论坛上,国内唯一的印染专业院士、中科院周翔教授以《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做贡献》为题进行演讲。她指出,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中,自主创新应成为企业首要的推动力,这既是企业转变增长方式、培养市场核心竞争力的需要,也是一个企业应尽的责任。
在论坛上,传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印染专家罗巨涛结合传化发展做了“提升纺织化学品品质、促进纺织印染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主题演讲,引起与会者强烈反响。来自国内600多家纺织印染企业和日本大金、巴斯夫公司等著名跨国公司代表1200多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