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皮革,估计全国大多数人都会想到海宁;一说到家纺,至少全省范围内的人们都知道这也是海宁的特色产业;但说到经编,恐怕就只有海宁人自己知道了。”谈到海宁经编产业的知名度,浙江省经编行业协会秘书长茅连松如此感叹。
的确,与其“身份”相比,海宁经编的知名度确实不够高。作为与皮革、家纺一样被列为海宁市三大特色支柱产业、产值占据全国同行业20%以上的份额、拥有全国唯一的经编特色园区的海宁经编行业,显然不满足于本地的家喻户晓,如何打造、提升区域性经济品牌,已经成为海宁经编人亟待解决的头等大事。
海宁经编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从仅有一家企业成长为一个“板块”。目前,海宁中国经编针织科技工业园区拥有产品研发中心、产品检测中心、信息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等六大服务平台;海宁全市共有经编企业200多家,产品涵盖了服装面料领域、产业用布领域,去年产值超过80亿元;他们的发展目标是,到2007年经编产业经济总量突破100亿元,创全国技术装备第一、产品开发能力第一、市场占有率第一、产业科技含量第一,使海宁真正成为全国经编产业的生产加工中心、产品展示交易中心、产品研发中心和信息技术中心,做全国经编行业的“龙头”。
担任海宁中国经编针织科技工业园管委会主任的沈顺年,同时兼任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经编分会会长。他对记者说,经编是一个相对较小的行业,该行业全国的年产值也不过三四百亿元,因此在国内国际的影响力不是很大。“海宁作为全国经编行业的‘龙头’,现在要做的就是扩大整个产业的影响力,并提高自身的知名度。”
茅连松也告诉记者,10多年来,海宁经编行业的发展一直比较稳定。这一方面保证了行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一些企业老板安于现状,不愿意过多地对外宣传。“许多服装设计师在进行服装设计时,对经编面料赞不绝口,但他们大多不知道自己手上的产品是海宁生产的。我们提升区域性经济品牌的目标,就是要让设计师一拿到经编面料就自然联想到海宁;一旦要用到经编织物,就挑海宁的产品。”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把“海宁经编”这块牌子打响。沈顺年告诉记者,他们打品牌的主要方式是参加国内国际的各种展会、组织企业赴国外进行交流考察等。今年年初以来,他们多次组团赴美国等地考察,接下来还将去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考察。目前,他们正面向全国各大经编生产企业、服装院校、服装设计人员,特别举办了2006海宁·中国经编服装设计大赛,目的就是为了展现海宁经编的魅力,提升中国经编行业的产品研发与设计能力。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进一步提高海宁经编在国际经编业界的知名度,2001年,海宁举办了第一届“海峡两岸经编研讨会”。此后,每隔一年举办一届研讨会,在把海宁的优势推向台湾的同时,向海峡对岸的兄弟企业伸出了橄榄枝。“得伟”、“雅昌”、“显昱”等一批台资企业纷纷落户海宁经编园区。2005年,“海峡两岸经编研讨会”升格为“国际经编论坛”,海宁经编在国际上逐渐得到认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