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山东省纺织工业办公室在潍坊市召开了全省服装产业样品展示对接交流会。参会的企业中,生产化纤原料的有烟台氨纶、淮坊海龙、丽丝特等,生产纺织面料的企业包括山东如意、南山呢绒、鲁泰纺织、青岛即发、华纺股份、泰丰纺织、潍坊齐莱、帛方纺织、德棉集团、银仕来、格莱得、青岛松井、康平纳、云龙、大鲁阁、迪维得等,生产辅料的企业有青岛高达花边、普腾达饰物等,还有一批山东省服装重点企业共聚一堂,山东省著名的纺织企业几乎悉数出席了会议。一次省内的会议,会引来这么多优秀企业重视,每家企业又都是以老总带队,派出精干的技术队伍,携带最新开发研制的产品赶来参会,其关键是针对会议的宗旨———对接交流。
山东省纺织工业办公室主任赵传香在会上指出,山东作为中国纺织品最重要的生产基地省之一,近年来一直保持着高速和健康的发展。随着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山东和京、津、冀、辽等省共同构建环渤海经济带,山东纺织面临着最佳的发展机遇期。但是,山东纺织工业自身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与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相比,山东纺织业在思想观念、市场建设、产业集群、企业合作等方面均有不小差距。赵传香认为,此次会议的召开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它将成为交流平台,为纺织整条产业链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及企业间合作的机会。
山东藉人士、杭州宏峰集团董事长李泽洪在发言中指出,山东的纺织工业有雄厚的基础,江浙的纺织优势在于两省的中、小企业众多且水平较高,但是,江浙的中小企业如果与山东的著名纺织企业相比,无论在人才、设备、技术、资金、基础建设等方面均显落后,惟一的强项是贴近市场而拥有信息优势。如果山东省把纺织品大市场的建设问题很好地解决了,完全有可能充分将自己的优势展现出来并后来居上。他认为,目前山东省纺织企业内部交流与合作极不充分,是因为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尚不充分;另外,山东省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状也妨碍了行业间的链接,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因此他呼吁,特色化、专业化将是山东纺织企业今后努力的方向。
会上,山东省服装协会秘书长游希雨向记者介绍,组织这次会议,源于省服装协会的一项行业调查。她说,山东省服装协会据不完全的调查统计,省内服装企业所需面料的国产化率达到了80%以上,大量出口服装采用国产面料,对提升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是我们又发现,在国产面料的采购中,山东服装企业利用本省面料的比例大约只有37%左右。经过跟踪调查我们发现,山东面料企业的产品除出口国际市场外,主要流向广东、浙江和江苏,而山东服装企业采购主要来源又是广东、浙江和江苏,形成了一种很奇怪的经济现象。
游希雨强调,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跨国组织产业链是非常正常的事,更不要说是国内范围跨省作业。但是,我们从调查的数据分析中,看出山东纺织工业与江、浙、粤诸省相比,在生产和经营方面的信息不对称。我们服装协会牵头组织这次会议,就是要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对省内纺织工业从原材料、面料、辅料到服装的产业链接进行交流和探讨,这是解决省内纺织上下游企业在信息上不平衡和不对称的一种尝试。另外,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的关心下,在各级政府的协助下,今年山东省将形成2至3个大型和超大型的纺织品交易市场。目前,这些市场的一期工程已经竣工或将要竣工,招商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在山东半岛崛起一些大型的纺织品市场后,我们的企业不必舍近求远,千里迢迢地跑到广东、浙江去“扎堆”。纺织品大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将有效地解决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将有利于山东发挥纺织基础雄厚的优势,催生新的纺织集群经济带,为中国纺织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