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在杭州香格里拉饭店东楼的会议室里,浙江赛纳集团董事长陈则娒对欧盟委员会贸易救济司司长维尼格等三位欧盟官员表示,非常欢迎欧盟同行来中国鞋都温州交流参观。
赛纳集团是国内规模最大,出口量最多的劳保鞋企业,2005年6月30日,欧盟对来自中国的劳保鞋发起反倾销调查后。赛纳是接受欧盟抽查的中国企业之一。而维尼格正是欧盟主管反倾销等贸易救济业务的最高官员。
维尼格一行三人是10日抵达杭州的,他们此行目的是考察浙江企业经营状况。4月4日到6日,世贸组织将在各成员意见的基础上,第一次正式发表对中国贸易政策审议报告。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欧盟提交的意见格外重要。
12日上午,维尼格一行与浙江的五家企业以及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以市场经济地位为题进行了三小时的座谈。这五家企业中有两家纺织品企业和两家鞋类企业,它们的产品历来被欧盟重点关注。而在欧盟给予市场经济地位的61家中国企业中,浙江企业占了35席。
能直接与掌握出口“生杀大权”的欧盟高官交流,让与会企业深感振奋。温州鞋革行业协会秘书长朱峰表示,他这次就是要代表温州鞋企向欧盟官员反映企业的意愿,希望他们与温州鞋企能够充分沟通。
在与欧盟高官的交流中,浙江企业家们流露出强烈的合作愿望。陈则娒对维尼格说,自己的企业在欧洲有不少合作伙伴,“2001年,我从欧洲进口了100万欧元的设备原料,去年我们的进口额已经增加到500万欧元了,欧洲的原料供应商和设备供应商听说我们的产品要被反倾销,也非常着急,害怕失去中国的市场。”
另一家温州大型鞋企康奈集团的代表周津淼则告诉欧盟官员,温州商人主张和欧洲同行和谐共赢,“2004年9月西班牙埃尔切烧鞋事件之后,2005年12月我们企业邀请埃尔切市鞋业协会主席安东尼奥先生访问温州,双方都主张要合作共赢。
陪同交流的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局长王世春告诉记者,让外方官员与中国企业直接交流,这在中欧乃至中外贸易谈判中都是第一次。维尼格评价说,“这是我们第一次面对面地与中国企业交流,说明双方的工作态度都很积极,我们应该充分沟通交换意见,而交换意见的场所不一定局限在北京的谈判桌上。”
中国企业缺席曾经被一些专家视作中外贸易磋商中的一大遗憾。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博士指出,中国的企业各自的利益诉求不一,因此在谈判前、甚至谈判结果出来之后,都很难团结起来争取行业发展的整体利益。
中国已经连续11年成为国际贸易摩擦的第一被诉国,随着贸易摩擦在中国外贸中的常态化,中国企业界的应对经验也与日俱增。今年3月8日,广东、福建泉州和浙江温州三地的鞋业协会正式宣布联合组建“欧盟反倾销应对联盟”,联合国内鞋企及境外相关利益群体进行“无损害抗辩”。而此次的五家浙江企业更是首次代表中国企业在中欧贸易磋商中发表自己的意见。
王世春对此次座谈会的效果表示满意。他说,中国企业在座谈会中坦率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这些观点都是合情合理的,“中国企业应该得到公平待遇,我们要在竞争中生,也不怕在竞争中死,唯一需要的是公平的竞争待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