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今年初,无锡市出入境检验检疫丝纺检测技术中心会同有关部门,对锡城有关纺织品进行抽样检测,发现某类产品存在严重的“生态”问题。昨天,记者采访了无锡市出入境检验检疫丝纺检测技术中心有关负责人,对于目前的情况,她表示,今年国内正式开始对纺织品提出“生态环保”要求GB18401标准,无锡是个纺织大市,企业应该引起关注。
无锡是重要的纺织制造基地和出口基地,有规模以上的纺织企业1000多家,纺织业的外向度达50%以上,纺织服装成为无锡主要出口产品之一。今年,无锡纺织业已对下一步发展规划进行了明确的定位,即继续保持在国内纺织业的优势地位,把无锡逐步建成全国新型面料和高档服装的研究开发中心、生产制造等中心。随着外需的增加,对纺织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现实情况并不乐观,据了解,无锡市出入境检验检疫丝纺检测技术中心在去年的检测过程中,发现“生态纺织品环保测试”一项有20%的企业产品在PH值、偶氮染料、有机锡、气味上不合格,直接导致返厂“回炉”。今年1-2月份,在检测的产品中,有10%达不了标。直接进厂检测的情况更不乐观,日前,中心对无锡30家纺织企业进行抽样检测,不合格率竟然达到40%。
无锡纺织业在数量上占有优势,同时许多大型纺织企业已经完成从价格优势到质量优势的转变,在国际竞争中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如阳光、红豆、海澜等企业成为国内外的著名品牌,“以质取胜”成为它们制胜的法宝。但是无锡中小型企业占了多数,而这部分企业在质量关上并不规范,尤其是针织小工厂更是没有检测这一关。
无锡市出入境检验检疫丝纺检测技术中心副主任季晓丹表示,随着国内外对检测技术的更新,对各项指标的细化,纺织品质量关越来越规范,纺织品的“安全、卫生、环保”和反欺诈是今后发展的趋势,随着消费者对“生态环保”越来越看重,产品更有可能被淘汰,“生态环保”应引起警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