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一流设备二流产品三流价格"局面
我国是纺织大国,据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1月-11月,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总额为1203.5亿美元,增长18.4%,占全国货物贸易的9.4%。
绍兴的传统产业是纺织业,其纺织品产量和经济效益均居全国前列。绍兴年生产服装4.06亿,领带3.5亿,袜子88亿双,已拥有“化纤布生产量、领带生产量、袜子生产量、印染布生产量”四个全国第一。到2004年底,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266.98亿元,实现利润50.7亿元。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绍兴纺织业已经形成三大特点:一是产业体系的完整,已涵盖了聚脂、化纤、织染、服装服饰、染料、纺织机械等纺织产业领域及与相关的专业市场、营销网络;二是块状特色的明显,如大唐袜业、新昌纺机、嵊洲领带等;三是技术设备的先进,绍兴的化纤行业进口比例接近60%。
但和饱受“成长烦恼”的浙江经济一样,绍兴纺织业也正承受资源瓶颈的制约和贸易壁垒的严峻挑战。绍兴市工商联通过对该市纺织企业走访调研,一份《对绍兴纺织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查与思考》调研报告日前出炉,报告指出,绍兴纺织业亟待产业提升。
报告详细分析了目前绍兴纺织业面临六大困难:一,产业层次不高,缺乏竞争优势。该市纺织品尚以中低档为主,高、中、低产品的比例约为10∶30∶60,生产的面料难以与浙江省内外著名服装品牌配套;二,研发水平、科技创新能力低,所调查企业的研究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不足1%,有的甚至空白。有开发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难以与大规模的先进纺织机相匹配,造成“一流设备、二流产品、三流价格”尴尬局面;三,产业开放度不够,纺织品出口以量取胜,品牌出口没有优势,到境外开设窗口或投资办厂的少;四,外贸环境变化造成新的压力,非关税壁垒如技术性壁垒、绿色壁垒以及反倾销、反补贴等手段对绍兴纺织业产生很大影响,2004年以来,涉及绍兴纺织品反倾销案已达到30多起;五,资源环境的影响日益明显;六,行业自律不严。
报告提出了改变这一现状的对策与出路,报告认为,一,要树立创新发展理念,首先在于政府要制订相关政策,加强引导,如产业导向政策、考核机制等,其次企业需要实现优化生产,改变过去以消耗大量能源、原材料为代价的发展,改“跑量”为“提质”;二,建立产业保障机制:建立纺织品出口预警和监测机制,制定纺织品进出口市场准入标准和认证体系,加强行业自律,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三,实施产业升级扶持政策,设立中小纺织企业服务中心,培育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实施提高区域集群产业竞争力的政策,以面料为突破口,制定相应推进产业升级政策;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产品创新,品牌建设,技改升级,人才培养和引进;五,开辟多元化市场,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同时同样重视内需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