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为了实现“服装名城”的构想,普宁市提出了六大发展规划。
一是打造一批龙头旗舰企业。确定一批优势骨干纺织服装企业,实行重点扶持,分类指导;发挥“雷伊”、“群豪”等龙头企业在发展中的“榕树效应”,鼓励企业通过体制创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做大做强;打造一批能够支撑市场、支撑财税、支撑总量的上市公司和旗舰式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以产权改革为突破口,通过购并、改组、联合,培植一批主业突出、品牌响亮、具有规模优势的大型企业集团。
二是建设一批专业市场和生产基地。采取“拓展经营范围、扩大市场供需、强化内部管理、优化治安环境、规范税费征收、整顿货运秩序、大力招商引资、完善配套服务、实行特殊保护”等措施,全面启动繁荣普宁轻纺城,形成以布料、睡衣为主,其它纺织品为辅的市场新格局;加快“普宁服装城”的建设步伐,营造服装产品集散大平台;积极开辟纺织服装专业园区,加快英歌山和高柏工业基地的规划建设,培育纺织服装发展的新增长极,抓好市科技工业园第二区、中河、占陇、池尾、军埠、下架山等地工业区的扩建改造、优化升级,形成区位优越、功能齐全、服务配套的纺织工业基地和品牌聚集园区。与此同时,着力培育纺织服装专业镇、专业村,增强集聚效应。
三是引进一批重点优势企业。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措施,“筑巢引凤”和“引凤筑巢”并举,增创产业、市场、民企、人文、环境“五大优势”,加强与东南亚等地区华侨华人的联系,凝聚侨心侨力,激发他们回乡投资纺织服装业;创新招商方式,开展产业招商、园区招商、项目招商、以商招商,引进一批重点优势企业。
四是培养一批服装经营管理和设计人才。鼓励较高层次的专业技术、管理人才来普宁落户、创业;全面整合教育资源,建立以潮汕学院为主体、各职业高中相结合的人才培训基地,开设服装设计培训班,抓好在职员工的培训;选派名牌企业经理、骨干参加现代企业制度培训,组织企业法人代表到国内外服装名城和知名企业参观学习,开拓视野,吸收先进管理经验、设计理念和前沿技术。
五是培植一批省优国优名牌。把“衬衣节”一届一届办下去,继续主导广东衬衣流行趋势发布,组织企业走出去参加各种服装展会和经贸洽谈活动,推介普宁品牌;在本地媒体开辟“中国纺织产业基地”、“衬衣王国”等栏目,传播名牌产品信息;要积极扶持企业开展广告宣传。
六是创立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加大推进创新合作体系建设的力度,发挥粤东纺织服装检测中心的作用,探索设立纺织服装商务中心、服装研究院等服务机构,完善技术研发、信息发布、质量检测、物流配送等平台;培育中介服务体系,优化、提升产业链条,延伸、拓展上中游原料、梭织布和面料的产业链条,引导服装向差异化、功能化、高级化发展,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