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岳阳巴陵石化化工化纤有限公司改制分流运作三年来,通过持续改革改制,理顺关系,加强管理,盘活了资产,安置了人员,稳定了职工队伍,使濒临倒闭的企业走向了新生。
不久前,湖南岳阳巴陵石化化工化纤有限公司全体出资人严格按照《公司法》要求,投票选举产生了第二届董事会、监事会。至此,由巴陵石化原化纤厂改制而成的岳阳巴陵石化化工化纤有限公司走过了三年新征程,继续沿着改革发展的道路向前迈进。
连选连任的该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龙清明说,化纤公司改制分流运作三年来,通过持续改革改制,理顺关系,加强管理,盘活了资产,安置了人员,稳定了职工队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使企业走向了新生。
科学管理 传承优秀经验 探索先进方法
巴陵石化化工化纤公司的前身——近2000人的巴陵石化原化纤厂,每年亏损达1亿多元,是巴陵石化效益流失的“黑洞”,装置停机,产品积压,职工歇业待岗,人心涣散,偌大的工厂冷冷清清。
2004年3月18日,由巴陵石化原化纤厂改制而成的岳阳巴陵石化化工化纤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运作,备受瞩目的中国石化首家整体关停退出的大型化纤企业通过改革改制重获新生,迈开由国企改姓民营的坚实步伐,近600名参与改制的国企职工因此具有改制企业的股东和员工双重身份。
改制分流运作以来,化纤公司根据《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按照集团公司改制分流实施意见,按出资额采取“分选区海选”的方式,选举产生了股东代表,召开股东大会选举产生了董事会、监事会,聘任了首届经营班子,明确了三方的责、权、利。被评为岳阳市“十大民营企业家”的公司董事长龙清明团结和带领董事会一班人,传承国有企业的优秀管理经验,积极探索民营企业先进管理方法,推行科学管理的模式,使企业经营决策较好地适应市场。公司在两套聚合和两套短丝装置实行产销承包经营,在长丝装置试行租赁经营,调动了承包者的积极性,调动了各岗位人员的创造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恢复质检中心建制,树立质检部门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加强全过程产品质量管理,严把产品检测关。
化纤公司还不断推行改革举措,“抓大放小,搞活全盘”,创办多个经济实体,增加企业创效增收点,妥善分流安置了150多名富余人员。监事会不断强化职能,着重在“敢监督”和“会监督”上做文章,在加大对董事会、经营班子行为的监督力度的同时,加强与董事会、经营班子沟通,按职责对公司的各项重大决策进行有效监督。三年来,监事会共递交给董事会、经理班子的财务审计、效能监察、检查、调查报告29份,书面意见和建议100多条。
技术改造 注重理性投入 力求实际效果
化纤公司成立伊始,工作千头万绪。该公司迅速恢复生产经营,积极开拓市场,使企业“动起来”。3年来,该公司生产各类产品近12万吨,2006年生产量为2004年的2.2倍,其中化纤短丝2006年产销量创历史新高,销售收入由2004年的4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8亿元。
化纤公司着力打造聚己内酰胺切片和锦纶短丝两大名牌产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坚持以销定产。“巴陵”牌聚己内酰胺切片品质上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深受用户青睐,产销势头良好;粗旦、细旦锦纶短丝被多家出口型企业定点选作原料;长丝产品还进入高档市场。
化纤公司还在持续技术改造上下功夫。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及时调整思路,注重理性投入,力求实际效果。他们根据公司资金紧张的实际情况,筹措1200万元,稳步实施了近10项“短、平、快”技术改造项目,消除了影响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的瓶颈,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能耗物耗。在技术开发上,化纤公司以塑料加工为基础,采用产、销、研一体化模式运作,开发了增强、阻燃、合金及填充等四大系列尼龙工程塑料10多个品种、牌号。公司在一套聚合装置进行了国产化装置高速纺切片、工程塑料、注塑专用尼龙等四个新品种的工业化试验及生产。□彭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