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兰亭镇桃源村村民张娟兰的家庭工厂里,10台圆机正紧张地忙碌着,一批批针织面料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张娟兰高兴地说:“家里自从有了圆机,生活是越来越富裕了,今年的势头特别好,1-3月份,自己公司生产的针织面料已经出口200万美元,是去年全年的总产值。”

图为村民李凤祥家的9台圆机正在满负荷运转
在桃源村,像张娟兰这样从事圆机针织面料生产的家庭已经有102户。不少家庭作坊是委托加工和订单生产,或是依季节时令开工开机,其稳定性和自由度都相对较大,经营风险相对较小,每年可获利三四万元至四五十万元不等。如今村里已经形成了从原料供应到产品销售的完整配套体系。原料由慈溪和本地的一些经营户直接供应;产品生产出来后就有广东等外地的客户前来定购;许多拥有针织圆机的村民每天在家里“守”着圆机就有好几百元的收入。
桃源村家庭圆机的发展与村干部积极引导帮助分不开。村两委会干部多次带村民去广州选购针织圆机,到江苏选购化纤涤纶丝;千方百计增加电力容量,还盘活闲置厂房2000平方米。
如今桃源村的村民通过发展家庭工业,腰包鼓了,大家希望进一步扩大家庭工业的生产规模,将来有更大的发展。(沈潇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