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直通车   首页 - 新闻  - 商机 - 流行  - 市场 - 品牌  - 展会 - 生产 - 商标  - 人才 - 模特  - 广告
服装网http://www.ccaf.com.cn
新闻中心 >> 要闻
服装人才网http://www.51haojob.com
2007年中国服装行业发展趋势 
2007年03月14日   来源: 服装网  

     从尊重西方生活方式出发,再把中国元素巧妙地揉进去,中国服装设计师的国际化才会获得真正的成功

    中国市场的中外合作

    《服装界》:随着CHIC开幕,国际品牌纷纷进入中国,特别是在入世五年后,我们会不会迎来一个国际品牌进入中国的新时期?

    蒋衡杰:入世五年,对中国服装业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回首过去的这五年,中国服装产业的国际化就此也以更大的步伐迈开。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政府是开放的,中国服装产业是开放的,中国服装市场更是开放的。国际品牌进入中国,我们持欢迎的态度,因为开放会带来新挑战,促使中国服装业更加努力提升产业素质,加快产业国际化进程。这几年来,我们没有排斥,没有阻止,更没有打击国际品牌进入中国。相反,中国服装的国际市场开发,倒是摩擦不断。

    《服装界》:那么,随着国际品牌的进入中国,我们可不可以这样判断,中国企业在国内也会向国际市场一样,面临新的压力?

    蒋衡杰:这些国际品牌可分为两大类,首先是顶级品牌,即国际奢侈品牌,目前希望来中国开发市场的奢侈品牌,基本上都来了。而对中国更大冲击的则是奢侈品牌的二线品牌。这类品牌进入中国,会促进中国服装产业的发展,但更重要的是,会对中国同一风格、同一定位、同一品味的品牌带来直接的挑战。

    几年前,我们对这种挑战较为担心,中国很多企业和他们不是一个重量级。目前,ZARA等品牌已进入中国后,直接的威胁还没有,但直接影响则产生了。幸运的是,我们看到中外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合作。前不久,ZARA首席执行官Pablo Isla与美特斯·邦威总裁周成建,在愉快气氛中进行了会谈,双方都表示了对对方的尊重与佩服,最后达成三个共识,ZARA认为,美特斯·邦威不会对其造成直接影响,因为消费定位不完全的相同;ZARA希望美特斯·邦威对其中国市场销售网络建设提供帮助,美特斯·邦威则希望ZARA能够在咨询方面提供帮助,即在流行趋势、市场反应等方面进行相互沟通,这样就化解了针尖对麦芒的对垒,也避免了一场恶战,我希望中外两家企业在这三点共识前提下,进一步合作。

    《服装界》:那么关于奢侈品牌呢?

    蒋衡杰:奢侈品牌对中国具有推动作用,中国还没有一个奢侈品牌,它们进入中国,只会帮助中国企业进步。同时,这些奢侈品牌在中国肯定也有一个孵化期,因为能消费得起奢侈品的消费者,目前大多到国外去消费,中国奢侈品市场还不成熟,这些品牌什么时候赢利还有待市场的检验。

    《服装界》:部分中国市场出售的国际大牌出现了质量问题,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蒋衡杰:这里需要理清的是:第一,这些品牌是不是本土化生产的?第二,奢侈品牌检验标准和方法,是不是和中国一样?中国的标准、方法和国际上的确实有很大差异,比如中国比较注重物理指标,而国际则更侧重使用指标和环保指标。第三,国家相关部门的抽查,是为了消费者健康消费所进行的例行抽查,这说明中国一些评价指标更严谨,中国服装质量并不比国际品牌差,甚至某些指标超过国际品牌。因此,我们不要迷信奢侈品牌,要充分相信中国服装。

    中国设计师的成熟

    《服装界》:在国际合作过程中,我们的目标是自主创新,那么我们最缺的是什么?中国应从哪里做起?

    蒋衡杰:我认为,设计对消费影响很大,尤其是对消费者风格的塑造,中国服饰元素的应用等。2006年10月,吉芬到法国时装周发布时装后,一向傲慢的西方媒体,终于聚焦中国设计品牌和设计师,我称之为“历史性的重要时刻”,我也曾激动地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世界知道中国能制造很多很好的衣服,但没有设计,这一次,让世界知道,中国不仅能制造,还能设计创造。

    今年三月底,陈大鹏副会长还要带领“例外”,再次作秀法国时装周。我认为“例外”风格更前卫、更艺术,尤其是对年轻时尚一族更具有针对性,相信也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服装界》: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设计师开始走向成熟?

    蒋衡杰:吉芬作为中国原创品牌作秀卢孚宫,应该说中国服装设计师已经成熟了,否则不会得到世界承认、接受甚至赞美。这是中国服装设计师品牌和中国设计师的第一次,也是实实在在的一大进步,这个进步是设计理念的突破,也是认识的创新,运作手法的提升。我们期待着更多品牌走出去,也希望被欧洲消费者所欢迎,更希望来自中国大陆的品牌接二连三地在欧洲销售终端出现,加快中国由服装大国向服装强国的转变。

    《服装界》:这种进步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蒋衡杰:中国服装品牌去国外发展,就要适应外国消费者的消费特点。中国旗袍好不好?好!中山装好不好?好!作为艺术,国外消费者会接受,但作为生活衣着就不一定受欢迎。中国服装只有具备适合西方消费的版型设计、风格塑造,才能为西方市场所接纳。当然,我不是主张全盘欧化,也不是不要中国文化,但当你的消费者是外国人的时候,你就必须根据你的消费特点去适应、满足他,甚至引导他。

    《服装界》:你对走出去的中国设计师有什么建议?

    蒋衡杰:到国际上作秀,一定要从商务的角度出发,否则很难。因为中国服装设计师发展的时间,发展的历史,发展的里程,发展的成果,还只是一个初始阶段。中国设计师要充分认识和把握发达国家流行趋势,同时以中国文化为点缀,而不是一味强调文化创意。否则只是艺术表演,只能昙花一现,不会有人和你谈定单,这条路目前对中国还不适合。

    我们不能强迫外国消费者接受中国品牌,否则只会和消费群越走越远。我们要在尊重西方生活方式的前提下,把中国元素揉进去。要像吉芬那样,恰当适宜地表现中国元素,太中国化的品牌当前一个时期还不会得到世界认可。我们的原则是,一定要坚持中国原创,除此以外其他手法可灵活变通。

    《服装界》:中国服装协会有没有举措,来服务于设计师?

    蒋衡杰:长期以来,我们都以积极主动且注重实际效果的态度,始终如一地推动中国服装设计的进步。经过与法国高级时装公会——世界最顶级最权威的服装机构六年的合作与沟通,中国设计师终于登上了世界时尚殿堂,这是中国服装协会加强产业外交,加强与西方媒体合作与交流的结果。中国服装协会将继续通过切切实实的服务,把中国设计师品牌和设计师推向世界,向世界展示,中国不仅能生产世界任何品牌和质量的服装,也有一批优秀的贯通中西文化的服装设计师,也能设计符合世界潮流又富有中国特色的品牌。

    市场建设的法则

    《服装界》:中国服装设计日益成熟的时候,在营销方面,除了请形象代言外,中国企业应做怎样的努力?

    蒋衡杰:企业产品没有进入流通领域时,只能称作为产品,还不是商品。同样,一个品牌如果只从加工来考量,做好产品就可以了。但品牌如果进入销售终端,则会实现更大价值,虽然这需要付出一定的网络建设成本。

    我国很多实力较强的企业,已涉足销售终端建设,比如旗舰店的开张,加盟商的招募,以及消费环境及消费心理研究等诸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这是企业于产业上下游的拓展和延伸,是产业链的完善,也是与国际品牌运作方式的进一步接轨。

    国际上很多知名品牌,本身就是商号,也就是所谓的虚拟经营,这不是制造品牌,而是商业品牌,如美特斯·邦威,虽然生产能力较弱,但市场调查研究、时尚开发、新品推广等方面却有极强的能力,在销售终端也投入巨资,有一批利益共同体的加盟商,使得企业具有了丰富的市场运作经验。

    当然,在市场运作中,一些品牌选择了大量地做广告,进而请形象代言人。我们不反对这种方式,但问题是,请代言人后,下一步做什么,他们却没有明确的规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做广告不行,但我们需要的是做适宜的广告。请形象代言也一定与品牌内涵相符合,如只是买明星的名气,买明星的一张脸,就显得很浅薄。事实上,从市场效果来看,潜心研究市场发展规律并做适宜的广告的企业,对品牌发展比较有利,因为广告只是市场营销售的一个组成部分。

    《服装界》:商业地产纷纷进入服装商业圈,会不会产生泡沫?

    蒋衡杰:目前,这还不清晰,但有两点是需要注意的,第一,中国服装业绝对离不开市场;第二,中国服装产业必须寻找需求,通过技术的、艺术的、精神的、文化的、时尚的视角,去发现市场、创造市场、引导市场,这是中国服装市场必须遵循的规则。每一个企业,尤其是我们协会的会员,要根据品牌实际情况,科学准确客观的定好位,勿跟风,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把风险降低到最小化。

    当然,如果产大于销,市场什么情况都会发生,所谓的泡沫也会随之而来,产业调整也会提到新议程,结果必然是几家欢乐几家愁,这是市场发展的规律,我们服装无一例外,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握好时机,完善自己。

    企业公民时代的开始

    《服装界》:社会责任会不会增加成本,社会责任的意义在哪里?

    蒋衡杰:成本肯定会增加,但这会让中国企业更成熟,中国企业家更成熟。企业家除了实现资本增值,获取最大利润外,也要对社会承担义不容辞的责任,企业也要做一个对员工、对消费者、对合作者及环境等方面负责任的企业公民。我相信,今后中国服装业的发展,将会更有规则,更有规范,更有信誉,也更有希望。

 
  打印   编辑信箱
 
>> 相关新闻
 
时尚图库
 
 
Google提供的广告
 企业招聘
服装人才网http://www.51haojob.com

 

旗下站点:服装网  服装人才网  纺织人才网
网站简介 站点导航 本站服务 您的建议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客户留言
全国就业促进会副秘书长单位 中国服装行业互联网服务单位
Copyright @ 2002-2009 Ccaf.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